“瑾华基金会”的筛查网络被迅速斩断,如同一只刚刚张开触手的章被利刃斩断了腕足。行动虽然成功,但林辰心中没有丝毫轻松。对手的果断撤退和资金链的瞬间蒸发,都表明这只是一个庞大计划中的一环,甚至可能是一个故意放出的诱饵或佯攻。
“深蓝项目”技术团队对收缴设备的解剖分析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方在生物信息能量场探测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其筛选标准直指与远古遗迹能量产生共鸣的特殊生理特质。那些已经被采集的数据,如同泼出去的水,难以完全收回,这成了林辰心头一根坚硬的刺。
他加大了对已筛查幼儿园的回溯调查力度,试图找出数据可能的外流渠道,但对方做得非常干净,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这种专业和隐秘,让林辰更加确信,有一个极其严密的组织在背后运作。
压力之下,林辰将目光投向了境外,投向了那个在东南亚“探亲”的John 。他是目前最可能连接内外线索的节点。
这天,国安厅李副厅长带来了关于John 的最新密报,脸色凝重。
“林主任,我们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了一些碎片信息。John 在东南亚期间,除了与当地势力接触,还秘密会见了一位来自欧洲的‘医疗设备供应商’。双方会谈的内容高度保密,但我们的内线捕捉到几个关键词:‘替代方案’、‘分布式网络’、‘低强度高频刺激’。”
替代方案?分布式网络?低强度高频刺激?
林辰的神经立刻绷紧了。在筛查网络被摧毁后,“替代方案”意味着对方启动了备用计划!而这个新计划听起来,似乎不再依赖于集中的、大规模的物理筛查,而是转向了一种更分散、更隐蔽的模式?
“能确定这个‘医疗设备供应商’的身份吗?”
“很难,对方非常警惕,使用的是假身份,但根据行为模式和接触层级判断,很可能与‘圣·乔凡尼’家族控制的某个医疗器械集团有关。”李厅答道。
几乎与此同时,“深蓝项目”首席科学家团队也发来了一份紧急分析报告。他们对遗迹能量印记与生命体共鸣效应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超算模拟,他们成功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共鸣阈值”数学模型。模型显示,并非只有像叶瑾瑜孩子那样天生特殊的个体才能产生共鸣,理论上,通过长期、定向的、特定模式的“低强度高频能量刺激”,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或“激活”普通生命体潜在的共鸣能力,虽然效果远不如天生特质者,但胜在可以批量、隐蔽地进行!
低强度高频刺激!与境外传来的关键词完全吻合!
林辰看着报告,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他明白了对手的“备用计划”是什么!他们放弃了高风险的集中筛查,转而试图通过某种伪装成普通理疗产品或保健设备的“刺激器”,以一种更温和、更分散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或“筛选”出能够与遗迹能量产生共鸣的个体!这种设备可能流入千家万户,防不胜防!
这比之前的筛查计划更加阴险和可怕!
“立刻将这份分析报告和境外情报并案处理,列为最高优先级!”林辰立刻下令,“第一,通知海关、质检、市场监管等部门,立即加强对进口医疗设备、保健器械、甚至高端个人穿戴设备的查验力度,特别是来自特定国家和地区、涉及‘能量’、‘频率’、‘脑波’等概念的产品,发现可疑一律扣留检测!”
“第二,通过卫生系统和社区网络,发布内部警示,提醒注意那些打着‘潜能开发’、‘提高专注力’、‘优化睡眠’旗号的新型电子设备,谨防其可能存在的未知生物效应风险。”
“第三,动用一切技术手段,监控国内外相关科技论坛、学术期刊和专利申请,寻找任何可能与‘低强度高频能量刺激’和‘神经\/生理调控’相关的新技术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