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能量印记(1 / 2)

慕容晚晴提供的关于John 动向的消息,像一根投入平静湖面的针,细微却足以引起涟漪。林辰立刻意识到,对手在经历西南的惨败和经济的重创后,并未放弃,而是转入了更深的潜伏,并可能在酝酿新的计划。东南亚一直是某些势力活动的温床,John 此时前往“探亲”,绝非偶然。

他加强了针对John 所有社会关系及通讯往来的监控力度,同时通过国安渠道,与国际刑警组织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安全部门进行了秘密沟通,请求协助监控其入境后的活动轨迹。这是一张悄无声息撒出的网,等待着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深蓝项目”的研究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艰难推进。林辰作为领导小组中负责地方协调的成员,需要处理大量项目衍生出的需求:调动顶尖科研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与保密工作、特殊实验设备和材料的秘密采购与运输、项目区域周边更大范围的、以各种名义进行的民生安抚和基础设施改造……

这些工作繁琐且敏感,任何一环出现纰漏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关注。林辰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小心翼翼地平衡着绝对保密与高效执行之间的关系。他频繁地往返于省城和西南项目外围协调指挥部之间, often g route的政务调研作为掩护。

在一次前往项目协调指挥部的途中,他接到了首席科学家团队发来的加密简报。简报内容再次让他震惊。

通过对遗迹洞壁“未知合金”的深度分析,团队发现这种合金的微观结构具有一种奇特的“能量印记”特性——它似乎能记录并微弱地释放某种特定模式的能量波动,这种波动与之前探测到的“非自然脉冲信号”部分吻合。

更重要的是,在严格控制的实验环境下,科研团队尝试用微弱的不同频率的能量场去刺激一块极小的样本碎片时,碎片竟产生了某种“共鸣”反应,其释放的能量波动强度短暂提升,并且……似乎与放置在另一间隔离实验室内的、来自叶瑾瑜孩子的几滴血液样本(以极隐秘方式获取)产生了极其微弱却可探测的相互吸引!

报告结论部分写道:「……初步迹象表明,该遗迹材质与‘涅盘计划’中试图创造的某种生命形态(以叶瑾瑜之子为初步体现)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未知的能量联系或共鸣效应。这种效应的机理和意义尚完全不明,但极具研究价值,也可能意味着该生命形态对遗迹能量环境存在特殊敏感性或吸引力。建议纳入最高优先级研究序列,并重新评估相关人员的保护等级和潜在风险。」

能量印记!共鸣效应!生命形态与远古遗迹的关联!

林辰放下简报,久久无言。西南的遗迹、“涅盘计划”、叶瑾瑜的孩子……这些原本看似独立的线索,竟然在能量层面上被联系在了一起!这远远超出了一起跨国资源盗窃或技术间谍案的范畴,指向了一个更加深邃、更加惊人的可能性。

他立刻意识到,叶瑾瑜和孩子的处境可能比之前预想的还要复杂和危险。她们不仅是对方想要控制的“钥匙”,本身也可能成为研究甚至激活那个远古遗迹的“催化剂”或“桥梁”?

保护她们的紧迫性骤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立刻下令,再次提升安全点的防护等级,不仅限于物理安保和电子屏蔽,更增加了对周围环境能量场的监测设备,并配备了首都实验室紧急送来的、基于遗迹合金和white Noise技术开发的实验性便携式能量稳定器,试图隔绝任何可能的外部能量干扰或探测。

同时,他以更严厉的口吻,要求“深蓝项目”首席科学家团队严格控制相关实验,未经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和最高层批准,绝不允许进行任何可能将遗迹能量与孩子直接或间接联系起来的实验,必须将安全和控制放在第一位。

处理完这些,林辰感到一种心力交瘁。知识的边界在被不断打破,每一步都仿佛走在未知的悬崖边缘。

回到省委办公室,他强迫自己切换回日常工作模式。下午,他还要主持一个关于全省年度经济数据核算和明年增长目标设定的部门协调会。

会议上,各部门负责人围绕着数据波动、产业走势、投资预期争论不休。林辰听着他们的讨论,看着投影幕布上各种复杂的图表和数据,心中却不禁产生一种荒诞的疏离感——当一群人还在为几个百分点的Gdp增速绞尽脑汁时,另一群人却在试图解读一个可能来自史前文明的能量印记,并担忧着其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