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交流与刀锋(1 / 2)

秦梦雪那句匆匆的提醒,像一根细刺,扎在了林辰高度警觉的神经上。邻省交流组?赵副厅长?李伟民的党校同届?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这绝非寻常的工作交流。

他回到办公室,立刻让秘书小陈调来了近期兄弟省市来江东省交流访问的日程安排。果然,就在明天,由邻省公安厅赵副厅长带队的一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交流团”将抵达海州,行程三天,其中一天安排了与省厅及海州市局相关领导的座谈。

日程合理,程序合规,挑不出任何毛病。但林辰几乎可以肯定,这层合法的外衣之下,必然藏着别样的目的。或许是来探听虚实,或许是来施加压力,甚至可能是来……捞人?李伟民虽然倒台,但其经营多年的关系网未必就彻底干净了。

林辰沉吟片刻,拿起内部电话,直接打给了张硕。 “硕子,明天邻省赵厅带队的交流团过来,你知道吧?” “刚接到通知,安排了接待和座谈会。”张硕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 “交流学习是假,探风施压是真。你负责全程陪同,寸步不离。他们提出的任何数据调阅、案卷查阅、甚至是想‘顺便’看望一下‘老同学’李伟民的请求,一律按规章制度顶回去,没有我的签字和省厅主要领导的明确批示,谁的面子都不用给。”林辰的语气不容置疑。 “明白。我会安排好‘接待’。”张硕的回答简短有力,带着特警特有的冷硬。

安排完张硕这边,林辰仍不放心。对方既然敢来,必然有所依仗或准备了后手。他需要知道这位赵副厅长的底细和真实意图。

他想到了那几张“白纸”。小花还在艰难地学习电脑追踪,木头和石头已经派去了苏云市。他需要另一种层面的“眼睛”。

略作思索,他拨通了慕容晚晴的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音是悠扬的钢琴曲。 “林大主任,日理万机,怎么有空想起我了?”慕容晚晴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慵懒调侃。 “晚晴,帮我查个人。邻省公安厅的赵副厅长,和李伟民是党校同届。我要知道他最近所有的活动轨迹、通讯记录(尤其是国际长途)、财务状况,以及……他或者他的直系亲属,与境外哪些机构或个人有过接触。”林辰开门见山。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钢琴声也停了。 “哟,这是要对外省的同僚下狠手啊?”慕容晚晴轻笑一声,“规矩我懂,价格翻倍,而且……万一查出点什么劲爆的,素材归我第一个用。” “可以。要快。” “等着。”

慕容晚晴的效率高得惊人。不到两个小时,一份加密的简报就发到了林辰的私人设备上。

简报内容触目惊心:这位赵副厅长表面上廉洁奉公,但其在美国读书的儿子,账户近半年内多次收到来自维尔京群岛某离岸公司的巨额“生活费”汇款,而该公司经过层层穿透,最终与“圣·乔凡尼”家族控股的一家慈善基金会有若隐若现的联系。此外,赵副厅长本人近三个月有四次未经报备的短期出境记录,目的地都是东南亚某国,理由含糊不清。

证据链不算直接,但足以说明问题。这位赵副厅长,早已被“黄金血脉”腐蚀拉拢,成了他们在国内政法系统内的一枚重要棋子!他这次来,根本不是什么交流学习,就是来利用职权和旧有关系网,试图干扰调查、打探核心情报、甚至营救关键人物的!

林辰眼中寒光一闪。既然知道了底牌,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第二天,交流团如期而至。欢迎仪式和座谈会按部就班,气氛看似热烈融洽。赵副厅长五十岁左右,身材微胖,笑容可掬,言谈举止滴水不漏,不断称赞江东省和海州市的工作成绩,特别是近期“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成效。

张硕全程陪同,面无表情,像一尊门神。每当对方试图将话题引向静心苑案的具体细节或者提出任何超出交流范围的要求时,他总能以最标准的官方辞令和严密的程序规定挡回去,噎得对方有苦说不出。

座谈会间隙,赵副厅长果然笑着提出:“说起来,我和你们市的李伟民副主任还是党校老同学呢,听说他最近身体不适住院了?于情于理,我都该去看看他啊。”

张硕板着脸回答:“感谢赵厅长关心。李伟民同志目前正在接受组织审查,按规定,禁止任何非必要的探视。您的问候,我会代为转达。”

赵副厅长的笑容僵硬了一下,随即打了个哈哈掩饰过去:“哦哦,理解理解,组织纪律最重要嘛。”

第一天的交流,在一种看似和谐实则暗流涌动的气氛中结束。

晚上,交流团下榻的酒店。赵副厅长回到套房,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变得阴沉无比。他挥退秘书,独自走进里间,反锁了房门,拿出一个未经登记的卫星电话,拨通了一个海外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