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残骸古垒的夜晚,并不平静。
风声在断壁残垣间穿梭,呜咽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确实容易引人遐想,生出幻听。幸存的佣兵们经历了白天的惨烈厮杀,神经依旧紧绷,任何一点异响都可能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值守的岗哨瞪大了眼睛,警惕地扫视着黑暗,火把的光芒在风中摇曳,将人影拉得忽长忽短,更添几分诡谲。
凌煅所在的半塌了望塔,成了临时指挥所和禁地,无人敢轻易靠近。塔内,篝火噼啪作响,驱散着夜的寒意。
灰魇被重新禁锢,丢在角落,如同一条死狗般蜷缩着,偶尔因为体内生机与死气冲突的余痛而抽搐一下。拓跋野抱着手臂,靠坐在门口,如同门神,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感知。苏苓照顾着晧休息,晧的状态似乎因为环境的相对稳定而略微好转,但依旧虚弱。
苏药瑶在凌煅不远处盘膝调息,恢复白日消耗的心神和灵力。她偶尔睁开眼,看向静坐如磐石的凌煅,他周身那股与大地浑然一体、却又疏离人世的气息在跳动的火光下显得有些模糊不定,让她心中难以安宁。
凌煅并未完全入定。他的神识与脚下的大地紧密相连,感知着古垒地基深处残存的、几乎消散殆尽的古老意念碎片。这片废墟存在的岁月远超想象,甚至可能比朔风城的历史还要久远得多。
他“看”到了一些模糊的画面:并非繁华的城邦,而更像是一个……祭坛?或者观测之所?古老的先民在这里膜拜星辰,绘制着与那邪异回廊中有些相似、却又更加古朴、少了几分邪气的图腾。他们似乎在借助星辰之力和地脉之力,进行着某种沟通或封印。
后来,灾难降临。天空变得昏暗,星辰陨落,大地崩裂,灼热的风沙吞噬了一切。那些先民要么逃离,要么化为了枯骨,他们的信仰和图腾也被漫长的岁月和后来的沙尘所掩埋、扭曲。
直到近期,才有一些修炼死寂功法的人(终末教团)发现了这里,利用了此地残存的某些特性,稍加改造,使其成为了一个临时的据点或信号中转点。灰魇身上那持续散发微弱信号,正是与此地某个隐秘的残留布置产生了共鸣。
凌煅的神识仔细扫描着废墟的每一寸土地,终于,在一处完全坍塌的殿宇石柱基座下,发现了一个被掩埋的、仅有巴掌大小的残缺石盘。石盘上刻着细密的星辰轨迹,中心有一个凹槽,此刻正散发着微不可察的波动,与灰魇体内某个隐晦的禁制遥相呼应。
正是这个东西,在持续泄露着他们的位置。
凌煅心念微动,地底元磁之力轻轻一碾。
咔。
那残破石盘瞬间化为了齑粉,那微弱的波动也随之彻底消失。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飓风峡谷深处,某个布满邪异祭坛的黑暗洞窟中,一位袍服上绣着更多暗红纹路、气息远比灰魇强大的身影猛地抬起头,灰白色的瞳孔中闪过一丝惊疑。
“古垒的‘星眼’被毁了……灰魇的信号也消失了……看来,他们发现了。”他低声自语,声音沙哑而冰冷,“能如此精准地找到并毁掉星眼,那个大地眷者,比预想的还要麻烦……”
他沉吟片刻,对着黑暗躬身道:“大祭司,目标已察觉,并清除了外围眼线。是否出动‘影蚀’,在其进入峡谷核心区域前进行截杀?”
黑暗中,一个更加苍老、仿佛两块枯骨摩擦般的声音缓缓响起,带着一丝令人心悸的漠然:“不必……让他们进来……‘尊者’对那份大地之源……很感兴趣……正好……作为献礼……”
“是……”问询者恭敬应声,缓缓退入黑暗。
第二节
古垒中,凌煅感知到那定位信号消失,便不再关注。他收回大部分神识,开始内视自身。
与大地之力的深度融合,带来强大力量的同时,后遗症也越来越明显。他的情感正在变得越发淡薄,看待周围事物的视角越发趋于一种绝对的、冰冷的客观。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仿佛都成了遥远模糊的画面。
这种状态,对于战斗和感知固然有利,但长久下去,他或许真的会变成一块“石头”,一块拥有强大力量却失去自我的大地之灵。
他尝试回忆过往,回忆在矿山的日子,回忆与苏药瑶、拓跋野相识的经历,那些画面依旧清晰,却难以再激起心中波澜,如同在看别人的故事。
唯有……当苏药瑶靠近时,她身上那股纯净的、充满生机的木灵之气,能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短暂穿透覆盖在他心湖之上的冰冷迷雾,让他感觉到一丝“活着”的实感。
他需要这种“锚点”。
凌煅睁开眼,目光落在身旁正在调息的苏药瑶身上。她似乎有所感应,也缓缓睁开美眸,略带疑惑地看向他。
凌煅沉默了一下,开口道:“你的丹药……对我维持心神,略有助益。”
苏药瑶微微一怔,随即明悟过来,心中顿时一紧。他主动提及此事,说明情况可能比她想象的还要严重。她连忙从储物戒指中取出几个玉瓶,递了过去:“这是我用清心草、宁神花配合自身木灵精血炼制的‘蕴神丹’和‘固魄丹’,药性温和,主打滋养神魂,稳固灵台。你试试看哪种效果更好。”
凌煅接过玉瓶,拔开其中一个瓶塞,一股清雅怡人、蕴含着勃勃生机的药香顿时溢出,让他精神微微一振。他倒出一枚碧绿莹润、丹纹清晰的丹药服下。
丹药化开,一股温和清凉的气流并非涌入经脉,而是直透识海,仿佛干涸的土地得到了一丝细雨的滋润,那冰冷的疏离感似乎被柔和地推开了一丝缝隙,属于“凌煅”的情绪和记忆短暂地变得清晰了一些。
“……有效。”凌煅感受了片刻,点了点头,虽然语气依旧平淡,但苏药瑶却能听出其中一丝极细微的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