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后汉异星录 > 第7章 平原仁心困义深

第7章 平原仁心困义深(1 / 2)

平原郡,相府。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将至前的闷热。议事堂内,刘备(陈默)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看着手中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书,眉头紧锁成川字。

一份是东武阳县令的急报,字迹潦草,透着一股子焦躁和怨气:

“刘使君台鉴:今东武阳流民骤增,皆云冀州战乱逃难而来。然此辈不遵法度,强占城外荒地垦殖,伐薪毁林,与本地乡民屡生械斗!前日更因争水,聚众冲击乡绅李公堰坝,毁坏良田十数顷!李公乃郡中宿老,门生故吏甚多,今已联合十余家士绅联名具告,言流民皆悍匪乱民,要求郡府即刻出兵弹压,驱逐出境!否则…恐生民变!下官左右为难,恳请使君速断!”

另一份,则是陈默(刘备)派出的心腹吏员(亦是“星火”基层成员)的密报,条理清晰,却更显触目惊心:

“主公容禀:东武阳流民,多为冀州韩馥、公孙瓒交兵所祸,老弱妇孺居多,青壮十不足三。所垦荒地,确为无主官地,然土质贫瘠。所谓‘强占’,实乃乡绅李氏欲圈占该地为其私产,提前驱赶流民所致。争水一事,李氏为保其下游膏腴之地,私筑高堰,截断上游水源,致使流民新垦田地及下游数村皆无水可用!流民求告无门,群情激愤下推倒部分堰体,李氏良田受损确有夸大。驱赶流民者,实为李氏及数家豪族私兵,凶悍异常,已有流民十余人伤,三人亡…本地官府,恐早已被其裹挟。”

流民!士族!生存资源!暴力冲突!陈默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推广曲辕犁和龙骨水车带来的农业改善红利,在汹涌而来的战争难民潮面前,杯水车薪。平原不是世外桃源,这里的土地承载和既得利益结构,正被残酷地撕裂。

“大哥!” 关羽(云长)丹凤眼微眯,沉声道,“此事明矣!李氏豪强,仗势欺人,鱼肉乡里,更蓄养私兵,草菅人命!此等蠹虫,留之必成大患!当速遣精兵,锁拿李氏族首,明正典刑!抄没其非法圈占之地,以安流民,震慑宵小!” 他的提议带着青龙偃月刀般的锋利,直指核心。

“二哥此言差矣!” 张飞(翼德)的嗓门震得窗棂嗡嗡作响,他虽粗豪,却也并非不懂利害,“那李家在平原树大根深!与州郡官员多有勾连!若直接动武,恐激起所有士族反弹!到时候流民没安抚住,咱们自己地盘先乱了套!要俺说,先派能说会道的去安抚流民,再找李家谈判,给他们点好处,比如…分点新开的荒地给他们?让他们把水放了?破财消灾嘛!”

谈判?分地?陈默心中苦笑。张飞的想法代表了部分妥协派的声音,也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和稀泥”做法。但陈默来自现代的知识告诉他,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会助长豪强的胃口,牺牲流民的根本利益,最终矛盾会越积越深,爆发得更猛烈。用经济手段分化?用制度约束?设立专门的流民安置点,集中管理,授田生产,同时以郡府名义强行收回水利设施,统一调配?甚至…引入“星火基金”,以工代赈建设水利工程?

这些方案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型,充满了现代公共管理的理性色彩。他清了清嗓子,准备结合汉代实际情况,提出一套更系统、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诸君…” 刘备开口,声音温和而带着他一贯的仁厚,“翼德之言,不无道理。云长之怒,情有可原。然…”

就在他准备说出自己想法的一刹那!一股沛然莫御的、如同暖流又如同枷锁般的力量,猛地从他心底深处涌起!那是“刘备”的原身本能!是那个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着称的汉室宗亲烙印在灵魂深处的“仁德”之念!这意念如此强大、如此根深蒂固,瞬间压制了陈默所有理性的、可能显得“强硬”或“不近人情”的方案!

它无声地咆哮着:不可轻易动兵!不可苛待士族!要怀柔!要感化!要给所有人留余地!要展现你的仁慈宽厚!要用你的德行去化解仇怨!

陈默(刘备)感到自己的意识仿佛被套上了一个无形的镣铐,那些精心构思的管理方案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最终,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话语,带上了刘备原身那种特有的、近乎圣徒般的悲悯与妥协:

“…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流民离乡背井,颠沛流离,所求不过一隅安身,一餐饱饭,其情可悯。李氏乃郡中望族,累世簪缨,亦当体恤时艰…吾意,可遣能吏(他看了一眼旁边文质彬彬的简雍)前往东武阳,召集双方,好生劝解。晓谕李氏,开堰放水,勿使黎庶绝收,此乃大善。流民所垦荒地,暂由其耕种,郡府可减免其初年赋税。至于毁田之事…唉,流民食不果腹,情急之下或有失当,郡府…当酌情拨付钱粮,补偿李氏损失。望双方各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共度时艰…”

方案的核心,变成了:安抚为主,郡府出血(补偿豪强损失),牺牲流民的部分权益(承认其对土地只有暂时耕种权,且需免税安抚),寄希望于豪强的“良心发现”。没有对豪强圈地蓄奴的惩罚,没有对水利资源的强制回收,更没有触及根本的土地制度!

关羽的眉头瞬间拧紧,丹凤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甚至…是怒其不争!他一言不发,抱拳微一躬身,转身就往外走,赤面在光影下显得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