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的命令如同疾风骤雨,目标只有一个:死守!避战!
亲卫被曹操这前所未有的强硬保守姿态震得一愣,随即大声应诺:“喏!”转身飞奔而去。
夏侯惇忍不住上前一步,浓眉紧锁,带着不甘:“主公!西凉贼子不过千骑!王匡那厮都能接战,我精锐兖州子弟,何惧之有?正该趁其小股出关,迎头痛击,挫其锐气……”
“元让!” 林风(曹操)猛地转头,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寒电,刺向夏侯惇,“你只看到王匡接战,可知他损失几何?可知这是不是董卓的诱敌之计?!我军根基浅薄,攒下这点家底不易!岂能如赌徒般,轻易掷于这不明深浅的浑水之中?!” 他声音沉肃,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冰冷计算,“敌不动,我不动!敌动?也要看清楚他动的是拳头,还是毒针!传令下去,违令者——斩!”
夏侯惇被曹操眼中那深沉的寒光和强大的气势所慑,心中那股战意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虽有不甘,却也知主公素来谋定后动,必有深意,只得重重抱拳:“末将……遵命!”
很快,曹军营寨内外,传令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原本有些躁动的营地迅速安静下来,士兵们在各级将官的厉声催促下,开始疯狂地加固营垒,挖掘更深的壕沟,搬运更多的滚木礌石。寨墙之上,弓弩手如临大敌,箭镞的寒光齐刷刷对准关隘方向。整个曹营如同一只瞬间缩紧的刺猬,散发出一种冰冷而坚韧的防御姿态。
这一幕,被远处高坡上一双冷静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联军大营最边缘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几顶粗陋的帐篷搭建在土坡背风面。一面洗得发白、甚至打着补丁的“刘”字军旗,有气无力地斜插在辕门上。这就是刘备(陈默)那支仅有两千余人、装备简陋、被各路诸侯视若无物的“杂牌军”。
营寨内部,却呈现出一种与外观截然不同、堪称高效的景象。
营地一角,数十张用粗木和麻绳临时捆扎的简易担架整齐排开。轻重伤员被迅速地从战场边缘抬回,经过初步筛选:轻伤者由刘备麾下仅有的两名随军郎中(还是陈默用几卷粗布“请”来的)和临时组织起来的、手脚麻利的流民妇孺进行包扎止血;重伤员则被立刻安置到更内圈、相对干净的帐篷里,由陈默(刘备)亲自过问。
“流水线!要形成流水线!” 陈默(刘备)头上绑着一条吸汗的麻布带,袖口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上面甚至还沾着点点血迹。他指挥着关平和十几名挑选出来的机灵少年,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一种工厂车间调度特有的效率感。 “你!带人负责把伤兵从东面抬进来!动作要稳!别二次伤害!” “你!带两个识字(临时教的)的,记录伤员情况!甲等重伤、乙等可缓、丙等轻伤!简单明了!记清楚!别弄混!” “你们几个!热水!干净的布!草药粉!都准备好!放在指定位置!随用随取!” “张医师!重伤帐篷这边!优先处理断箭和深创!止血粉多上!” “云长!翼德!” 他又看向正帮忙抬着一名大腿被长矛贯穿士兵的关羽和张飞,眼神凝重,“带人守住营门和外围!防止溃兵冲击!更要小心西凉游骑!有靠近者,格杀勿论!”
整个小营地就像一台被陈默强行拉起来的小型战地医院,嘈杂却有序。虽然条件极其简陋,资源匮乏,但每一个步骤都井井有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混乱和时间浪费,尽可能地挽留着伤员的性命。那些被抬回来的伤兵,来自不同诸侯的部队,甚至有不少是无人收治的流民青壮。在这里,他们得到了难得的救治。
“大哥!” 张飞放下担架,抹了把溅在虬髯上的血点,铜铃大眼望向曹操大营的方向,带着一丝疑惑和敬佩,“你看那曹孟德!龟缩得比咱们还厉害!连寨门都差点堵死了!嘿,这老小子,怎么也怂了?是不是也看出那群西凉狼崽子不对劲了?”
关羽也捋着长髯,丹凤眼微眯,精光闪烁:“曹孟德用兵,一向奇诡。如此避战,必有深意。恐怕……他也察觉董卓军中确有蹊跷。”
站在高处了望的刘备(陈默)闻言,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心照不宣的苦笑,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何止是蹊跷……孟德兄麾下谋士如云,他自身更是……深不可测啊。” 他想起了“群星会”那份来自洛阳、同样传递到曹操手中的简报,心中了然。“看来,孟德兄也是惜兵之人,不愿做无谓的消耗。这天下,能看透这层的人可不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营地里忙碌的景象,那些哀嚎的伤兵,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躯体,眼神变得异常坚定:“这样也好。他做他的乌龟壳,我们……就做我们的绷带和担架!既然硬碰硬抢不了功,那就救人!救一个是一个!把人心攥在手里,比砍一百颗脑袋都管用!” 他看向关张二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传令下去,各部继续收拢流民伤兵,全力救治!我们不抢风头,只……抢人心!”
就在此时,一骑快马从混乱的战场边缘飞驰而来,马上骑士浑身浴血,声音凄厉: “报——!王太守(王匡)部中了埋伏!损失惨重!西凉骑兵正向大营溃兵方向追杀!请盟主速发援兵!”
消息传开,中军方向一片哗然!紧接着,急促的聚将鼓声如同丧钟般擂响!显然,袁绍(钱广进)被这突如其来的败报刺激到了,准备不惜代价地挽回“盟主”的颜面。
曹操(林风)的营寨,依旧壁垒森严,毫无出兵迹象。 刘备(陈默)的营地,担架队再次冲了出去,目标直指那些被西凉铁骑冲散的溃兵遗骸之地。
阳光穿透关隘上空的硝烟,在曹营冰冷的寨墙和刘营忙碌的担架之间,划出了一道无形的界限。一个在混乱的战场上,凭着超越时代的信息和计算,选择了最冷静也最冷酷的“保存实力”;另一个则在边缘的角落,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沉默地编织着未来的根基。双雄的暗弈,在这虎牢关的漫天烽烟下,悄然拉开了序幕。这无声的选择,将对未来产生何等深远的影响?无人知晓。那震天的聚将鼓,敲响的究竟是反攻的序曲,还是……更大溃败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