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更远处,则画了一片更广阔的陆地轮廓,标着“交趾”、“日南”,旁边用稍小的字备注“林邑(占城)”、“扶南(柬埔寨)”。
在交趾、扶南的南侧和东侧,还画了几个小点,标着“涨海崎头”(西沙群岛)、“象石”(南沙群岛?)等。
最令人瞩目的,是在这片海域上,孙权用朱砂笔醒目地画出了几条弯曲的、带有箭头的粗线!一条从长江口指向夷州,一条从会稽指向朱崖、林邑,更有一条大胆地从交趾、日南一直向南延伸,指向那片未知的广阔陆地(代表后世东南亚),箭头旁标注着“西南信风可至”!
“此乃小弟闲暇之时,查阅家中残存古卷、请教老船工,又听闻南来商旅所述,勉强绘制的‘海舆略图’!”孙权的小脸因激动而微微泛红,声音却极力保持着清晰,“图中虽多臆测简陋,然方位大略可参!譬如这夷州,离我江东不过数日海程(以当时认知),其地大物博,气候温暖湿润,可耕可渔,更盛产樟木、硫磺、鹿皮!若得其地,可为我江东提供无尽之木材、药材、珍货,更是屯兵养民之绝佳后方!”
他指着那条从会稽指向朱崖、林邑、扶南的线:“再看此处!交趾、日南,乃至其南的林邑、扶南诸国!其地炎热,稻米可一年三熟!盛产犀角、象牙、珍珠、香料、乃至上等铁矿石!其民亦善舟楫。若遣船队,载我江东之丝绸、瓷器、铜器,循此海路南下,一则避开了中原群雄割据之险途,二则开辟新商路,换取彼处丰饶特产!获利何止百倍于陆路行商?更可与之交好,引为外援!”
“至于大海凶险、方向难辨……”孙权看向周瑜,眼神中充满了少年人的锐气与挑战,“昔日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楼船漂海。我江东濒江临海,渔舟商船往来不绝,岂无善操舟弄潮、观星辨向之能人?只需选拔勇士,招募船工,建造更大更坚之舰船,多备罗盘(司南)、观星仪器,循此海图小心探之,假以时日,何惧风涛?茫茫大海,亦为我江东通途!”
暖阁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的噼啪声和窗外隐约的江涛声。
所有人都被这幅简陋却格局宏大的“海舆略图”和孙权这番大胆到近乎“异想天开”的言论所震撼。开辟海上通途?贸易万里之遥的异国?获取传说中的丰饶物产?甚至……占据海外大岛作为根基?这些念头,对于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来说,无疑太过超前,太过惊世骇俗!
张昭(赵明)的脸色首先沉了下来,他捋着胡须,连连摇头:“荒诞!何其荒诞!仲谋公子年幼,读了些志怪传奇,便生此奇思妙想,情有可原。然军国大事,岂能如儿戏?沧海浩瀚无边,风涛莫测,强如始皇帝遣徐福求仙,亦是有去无回!贸然出海,耗费钱粮无数,葬送将士性命,换取些虚无缥缈的奇珍异宝?实乃本末倒置,好高骛远!”他转向孙策,语气严肃,“主公!当务之急乃稳固江东,北抗中原群雄,南抚山越!岂可分心于此等飘渺之事?公子年少,尚需沉心圣贤之书,切莫被这些旁门左道所惑!”
几位世家代表也纷纷附和:“张公所言极是!海路凶险,百害而无一利!”“是啊公子,江东富庶,尽在鱼米桑麻,何必舍近求远?”“此非正道,恐惹人非议!”
面对张昭和众人的质疑,孙权的小脸绷紧了,但他没有退缩,目光倔强地看向自己的兄长孙策,又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周瑜和鲁肃。
周瑜的目光,却久久地停留在那幅简陋的海图上,尤其是那条指向夷州和南方诸国的朱砂航线,以及“信风”、“稻米三熟”、“犀角象牙香料”等关键词。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羽扇的玉柄。作为这个时代顶尖的战略家和智者,周瑜的视野远超常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孙权构想中那惊鸿一瞥的、颠覆性的战略价值:一条完全独立于中原纷争的生命线!一个可能取之不尽的资源后方!一种全新的、用贸易和海上力量拓展生存空间的模式!这想法虽然稚嫩,风险巨大,但……其潜力,不可估量!
鲁肃(张宏)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看着眼前侃侃而谈、指点江海的少年孙权,仿佛看到了历史长河中那个最终称霸江东、开拓夷州的吴大帝!核心中属于张宏的灵魂在呐喊:“这就是方向!这就是江东破局的蓝海战略!”他强压激动,整理思绪,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添柴加火。
孙策看着幼弟倔强而充满光芒的眼神,又看看那张凝聚了奇思妙想的“海舆略图”,再看看眉头紧锁的张昭和若有所思的周瑜,心中亦是思潮起伏。他年少气盛,开疆拓土之心极强,幼弟描绘的那幅波澜壮阔的海上蓝图,深深触动了他那颗渴望建立不世功业的心!然而,张昭的顾虑又是如此现实而沉重。江东,确实经不起大的折腾和冒险。
良久,孙策霍然起身,走到孙权身边,用力拍了拍幼弟的肩膀,朗声笑道:“好!好一个‘沧海扬帆’!仲谋志存高远,眼光独到,不愧是我孙家儿郎!”他环视众人,尤其深深看了一眼周瑜,“此事,干系重大,非一日可决。然仲谋之言,犹如醍醐灌顶,为我江东另辟蹊径!公瑾,”他看向周瑜,“此事便交由你暗中留意。可秘密寻访通晓海事、造船之匠人、舟师,详细查探夷州、交趾海路情形,所需钱粮,从我府库中支取。切记,谨慎行事,莫要张扬!”
他又看向张昭:“子布先生老成谋国,所言亦是为江东安稳计。然,多一条路,便多一分生机。此事权作长远之备,绝不轻动江东根本,先生尽可放心。”孙策的处置,既肯定了幼弟的奇思,给了探索的可能,又安抚了张昭等保守派,显示了他的政治手腕。
张昭见孙策主意已定,且承诺谨慎,只得叹了口气,不再多言。
周瑜眼中精光一闪,肃然拱手:“瑜,领命!必不负主公所托!”他看向孙权,俊雅的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和深浓的兴趣。
鲁肃(张宏)也立刻附和:“肃亦愿助公瑾一臂之力!”
孙权(孙阳)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小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知道,这枚“向海图强”的种子,终于借着少年“童言无忌”的外壳,成功地种了下去!只要周瑜和鲁肃开始行动,凭借他们的能力和自己的“先知”,江东的未来必将大不相同!
暖阁中的议事告一段落,气氛缓和下来。孙权乖巧地告退。走出温暖的阁楼,凛冽的江风扑面而来,他却感到一阵炽热的兴奋。他并未立刻回房,而是如同往常般,蹦蹦跳跳地向府邸后方、靠近江边的一处僻静小院走去。那里住着一位据说年轻时曾随船远航至交趾、因海难伤了腿而寄居孙府的老船工,孙权常去听他讲些海上的奇闻异事,并趁机将现代的地理知识“夹带私货”地灌输过去。
然而,当孙权哼着小调,刚走到小院门口时,脚步却猛地顿住了。
院门虚掩着。里面寂静无声。
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他轻轻推开院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如坠冰窟!
院内一片狼藉!那位慈祥的老船工常坐的竹椅翻倒在地。地上……赫然有几滴尚未完全凝固的、刺目的暗红色血迹!一直延伸到屋内的黑暗之中!
孙权的瞳孔骤然收缩,小脸瞬间惨白!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是谁?!是张昭一派的人,认为老船工蛊惑了他这个幼主,所以……?还是……其他窥探到什么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