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狂风暴雨般的攻势,潘兴咬牙嘶吼,竭力稳住军心,防止恐慌蔓延。
一旦士气崩溃,全军陷入混乱,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接到的是死命令:不惜任何代价阻挡敌军,拖延时间,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许后退半步。
一旦他这边选择撤退,无异于把主力部队的后背暴露在敌军面前,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提振士气,潘兴亲率警卫营冲上前线,对正在推进的汉军发起了一次反突击。
这次突如其来的反击让汉军措手不及。他们没料到在如此密集的火力覆盖下,对方竟然还能集结兵力发动冲锋,而且打得有模有样。由于缺乏充分准备,汉军的散兵阵线一时承受不住压力,攻势顿时陷入停滞。
然而这支敢于出击的美军很快成了众矢之的。
刹那间,原本分散打击各处目标的火力,几乎全部集中到了他们身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迫击炮弹如冰雹般倾泻而下,炸得大地颤抖、尘土翻飞,给这支突击部队造成了惨重伤亡。
潘兴带着队伍才前进了不到一百五十米,身边的人就已经折损过半。越往外围突进,汉军布防越密,火力网也越发严密,伤亡数字随之急剧攀升,如同失控般直线上升!
就连潘兴本人也没能幸免——一块弹片擦过额头,划开一道血口,所幸偏了几分,否则性命难保!
他咬牙抬头望去,前方敌人越来越多,枪声越来越急,继续强攻显然已不现实。
更糟的是,他手下的兵力已经严重缩水,而敌方火力却愈发猛烈。这意味着剩下的士兵将承受数倍于前的打击强度,倒下的速度只会更快。
哪怕全军覆没,恐怕也再难向前推进五十米。
罢了,见好就收吧。虽然距离预期目标还有差距,但这波反击终究为己方争取到了片刻喘息之机,也算值得。
正当潘兴准备下令撤回阵地时,另一侧的汉军指挥所里,有人望着突然被逼退的前锋,忧心忡忡地建议:
“将军,敌军抵抗相当顽强,我方伤亡不小,是否暂时停止进攻,重新调整?”
尽管参与反击的美军兵力不多,仅一个营左右,但谁也无法确定这是不是更大规模反扑的前兆。稳妥起见,理应暂且后撤,重整队形再战。
毕竟,汉军虽为主动进攻方,但也和美军一样,是长途奔袭至此,尚未喘息便投入战斗,之前的攻势本就仓促,预案也不够周全。此刻遭遇反击,暴露出兵力衔接不畅的问题,确实令人担忧。
若敌方指挥官当时果断增兵扩大战果,胜负恐怕尚难预料。
幸运的是,对方并未乘胜追击。可既然敢主动出击,说明其将领已看清局势;加上刚才反击成效明显,即便现在加码也不算晚。
想到这里,负责指挥的汉军将领沉稳点头:“压制火力不变,准备第二轮进攻!”
随着进攻暂停,潘兴心头稍稍一松。
但他清楚,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敌人分明是在积蓄力量,酝酿更猛烈的一击。此刻若放松警惕,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顶之灾。
“快!立即组织人员抢修工事!”
潘兴带伤返回阵地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让士兵争分夺秒挖掘掩体、构筑防线。
刚才那阵狂风骤雨般的火力他们已经领教过了——若没有遮蔽物庇护,站在开阔地上不过是任人宰割的活靶子。
所以无论如何,哪怕只是挖出浅坑、堆起土垒,也必须尽快建起最基本的防御体系。活下去,才有机会打下去。
哪怕他们的防御工事还没修完,只挖了个大概,也总比赤条条地站在空地上挨炸强得多!
美军士兵心里都明白,眼下他们一锹一锄挖出来的战壕,就是接下来保命的依靠。谁也不敢偷懒,个个拼尽全力,挥汗如雨地抡着铁镐和铲子,干得热火朝天。
“呵,临时抱佛脚?”
汉军这边,指挥官通过望远镜将对岸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见美军正匆忙挖掘掩体,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讥讽。
要是早些时候就动手,把阵地建好,倒还值得敬佩几分。可现在敌人都压境了才想起挖坑,当他们是摆设吗?
难道真以为,汉军的机枪和火炮是摆出来吓唬鸟的?
指挥官眼神一冷,决定让他们尝点苦头,叫他们明白——战场上,没人能无视汉军的存在!
“炮兵准备得怎么样了?”
他转头问身旁的参谋。毕竟部队刚抵达战场,炮兵还没参战。
重型火炮不像步兵,说打就能打。它们得选址、架设、校准射距,还得搬运弹药,一套流程走完才能开火。
所以刚才汉军先用迫击炮压制,一来弥补火力空档,二来为炮兵争取布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