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一场浩大工程!(1 / 2)

危险,正在逼近。

汉军兵力上的短板,成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隐患。倘若只需应对正面之敌,倒还不至于陷入绝境;可一旦敌方从各个方向蜂拥而至,迫使他们不断拉伸防线,那兵力捉襟见肘的困境便会迅速显现,并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恶化。

敌人来得越多,战线铺得越开,汉军的薄弱之处就越发暴露无遗。届时,只要对方统帅不是庸碌之辈,必定能一眼看穿虚实。一旦被识破底细,汉军所处的局面将变得极其凶险!

因此,在局势彻底失控之前,适时收手、果断回撤,不失为眼下最为稳妥的选择。

况且,此前的强攻已然表明,这支鹰酱部队并非易与之敌。其主将指挥有度,堪称良将;麾下将士虽整体战力略逊于汉军,但斗志顽强,临阵不怯,打得极为坚韧。

面对如此对手,纵然无法一举歼灭令人遗憾,若为此孤注一掷,反将自身陷于危局,则未免太过冒进,缺乏理智。

毕竟,他们的核心任务本就是牵制敌军,而非彻底消灭。真正的歼敌重任,理应由主力军团承担!

他们要做的,只是稳住阵脚,静待主力自西海岸稳步推进而来。等到鹰酱军队听闻汉军主力压境、惊惶失措之际,再从北面猛然出击,打一个出其不意,或许反而能以更小代价换取更大胜利。

赵明诚军令一下,前线正在冲锋的汉军几乎在瞬间停止进攻,迅速转入有序后撤。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鹰酱一方大感意外,谢里登百思不得其解,完全摸不清对面汉军将领的真实用意。

他心中暗忖:莫非对方竟已察觉我方欲与之同归于尽的打算,才提前抽身离去?

若真是如此,那位汉军统帅简直是神机妙算,洞察先机,近乎兵家圣手!

不过转念一想,这可能性极低——对方多半是出于其他缘由才选择退兵。

只是这原因一时难以参透。毕竟方才战局明显对汉军有利,照此势头发展下去,鹰酱阵地恐怕撑不了多久就会失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动撤军,实在令人费解!

然而谢里登的困惑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便有斥候传来急报:格兰特将军得知此处遇袭后,亲率二十万大军火速驰援,如今距阵地已不足十里!

听到消息的一刻,谢里登顿时醒悟:原来如此!是格兰特来了,难怪汉军果断后撤!

当格兰特率部赶到时,汉军已开始全面撤离。他远望敌阵,只见队列整齐、杀气凛然,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意志坚定的劲旅。稍作观察后,格兰特不敢轻举妄动,未下令追击,而是立即转向与谢里登会师。

两军合兵之后,总兵力逾五十万,防线得以稳固,至少短期内不必担忧遭受突袭。

“谢里登将军,你们这边情况如何?伤亡严重吗?”

格兰特并未提及谢尔曼,因他在赶来途中已得知后者战败的消息。加之此前军事会议上两人意见相左,此刻若再提其名,难免显得幸灾乐祸,授人以口实。

“损失不小。”谢里登沉声道,“敌军装备精良,战术凌厉果决,士兵单兵素质极高,我军与其交锋,吃亏甚多。”

唯有冷静复盘此战,谢里登才真正体会到那支汉军的可怕之处。

若非格兰特及时增援,此役胜负难料。即便拼到最后,用尽手段重创甚至全歼汉军前锋,也无法确保对方不会再度派兵压上。而一旦汉军持续投入兵力,己方将再无应对手段——先前准备的极端战术仅能使用一次,第二次便难奏效,敌人已有防备,不会再中同样的招。

最关键的是,己方士兵目睹战友被如此轻易地舍弃,军心必然动摇。一旦敌军再度压境,他们是否还会坚守阵地、拼死抵抗就成了未知数——毕竟前车可鉴,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被背后抛弃的人。

“嗯,这支汉军确实非同小可,看样子应该是河对岸敌军的主力部队!”

格兰特认同谢里登对那支汉军的判断。从他方才的观察来看,对面这支队伍无论是行进节奏还是战术组织,都透着一股精锐之师的气息。

尤其是他们在撤退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井然有序,最能体现一支军队的真实战力。

“不过他们的兵力似乎并不充足。我之前听说他们有二十多万大军,可刚才真正发起进攻的也就四五万人,其余部队不知为何迟迟未动,这才让我们有了喘息之机。否则,若对方全军压上,我的防线恐怕早就守不住了!”

谢里登语气中仍带着后怕。他从谢尔曼那里得知,对面汉军规模庞大,足足二三十万之众,但实际交手的却只是先头部队,人数远低于预期。

倘若敌军主力倾巢而出,他根本无力招架!

“毕竟他们是仓促渡河而来,准备未必周全。况且几十万人要横渡密西西比河,绝非易事。运输人员、装备和补给,还要确保登陆点安全以防突袭,这些都会牵扯大量人力物力,导致主力无法迅速投入战斗。”

格兰特沉思片刻后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