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战术对协同要求极高。首先,炮兵与步兵之间必须有精准的时间与信号配合,稍有差池,自家炮弹就可能落在自己人头上,酿成惨剧。其次,执行冲锋的士兵必须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和战斗素养,敢于在炮火下前进,且冲锋速度必须迅疾如风,才能抢在敌军重整之前夺占阵地。
换作一般的部队,谢里登相信根本无法胜任。他自己麾下的军队若强行模仿,多半会在炮火中自乱阵脚,未接敌便已溃散,白白送上胜机。
可若是汉军……那就另当别论了。
他深知那支军队的纪律与执行力,若由他们来实施此策,成功的可能性极大。正因如此,他才不敢有丝毫懈怠,必须抢在对方发动前,将兵力重新推上前沿——哪怕要冒着被炮火覆盖的风险。
因此,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做足万全准备。此刻若还让士兵躲在后方避炮,虽然能稍稍减少伤亡,可一旦敌军突破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不是死伤多少人的问题,而是整条战线可能瞬间崩溃,全军覆没的灾难!
他绝不愿看到这一幕重演,尤其是目睹了谢尔曼兵败的前车之鉴后,哪怕要付出更多血的代价,他也只能选择这条路。
众人见谢里登态度坚决,再劝也无济于事,便不再多言,纷纷转身向各自的部队传达命令,命他们顶着漫天炮火,奔赴前线待战!
底层的鹰酱士兵被这一连串反复无常的指令弄得晕头转向:刚叫他们撤下阵地,转眼又催他们冲上去,而且还是在敌军炮火如暴雨倾泻的情况下,在生死线上来回奔走。长官们是不是把他们当牲口耍?
他们难道不清楚,每一次穿越火线,都要用战友的性命来换取吗?要倒下多少人才够?
正因如此,士兵们在心里把上级军官的祖宗八代都骂了个遍。那些人坐在后头动动嘴皮子,却让他们拿命去填!
可骂归骂,军令如山,没人敢违抗。战场上抗命,当场枪毙,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靶子。于是骂完之后,大伙儿也只能咬牙硬上,一步步走向火海。
此刻汉军的炮击已至巅峰,炮弹呼啸着撕裂空气,炸得大地颤抖。这些士兵在冲锋途中,耳边尽是尖锐的破空声,仿佛下一秒就有炮弹落在头顶,将自己撕成碎片,送入地狱。
每一刻都有不幸者被炸飞,惨叫声此起彼伏,残肢断臂散落一地,血肉模糊。这景象刺激着每一个活着的人,双腿发软,几乎站不稳。
终于,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一个士兵猛然发力,像逃命般狂奔向前,似乎只要跑得够快,就能躲过死神的镰刀。
其他人见状,立刻有样学样,纷纷拔腿狂奔。然而就在此时,对岸的汉军发起了总攻!
最先发难的是部署在前沿的重机枪阵地。那种武器射程极远,若是高抛射击,有效杀伤距离可达两千多米。虽说距离越远命中率越低,但此刻北军密集推进,人群挤作一团,即便隔着三百多米开火,也能打出惊人效果。
刹那间,子弹如暴风骤雨从天而降,北军阵中顿时人仰马翻,哀嚎四起。
可这些伤亡非但没能阻止攻势,反而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们向前猛冲,脚步愈发急促,近乎疯狂。
“立刻进攻!动作要快!”
赵明诚一眼看穿对方的决意——不惜代价也要抢占阵地。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压上,务必要抢在敌人之前控制要点!
双方同时发起冲锋,彼此间的距离迅速缩短。
冲锋中的北军不断遭到汉军炮火与机枪火力的压制和扫射,而汉军这边也同样承受着来自对岸的猛烈轰击。
由于射程限制,北军无法直接打击到河对岸的汉军炮兵阵地,但对于已经冲入开阔地带的步兵,却是清晰可见、伸手可及。
早在汉军发起进攻前,北军就已经持续炮击其集结区域,企图打乱节奏、延缓攻势;如今对方全面出击,完全暴露在火力网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打!往死里打!”
谢里登早已憋了一肚子怒火,此刻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吼出这几个字。
轰!轰!轰!
北军的炮火再度咆哮起来,密集的炮弹如冰雹般砸落,在汉军队伍中炸开一朵朵猩红的死亡之花。
不少汉军战士还未抵达前线,便倒在了这片无情的钢铁风暴之中。
幸好汉军采取的是疏散队形推进,士兵之间保持着较大间隔,并未密集扎堆冲锋,这才有效降低了伤亡程度,避免了像北军那样成片倒下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