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挺轻机枪架设在地面,以密集火力封锁住敌方窗口,压制其抬头还击的能力。
趁着火力掩护,一名爆破手抱着炸药包冲向目标建筑,将其紧贴外墙放置,点燃引信后迅速翻滚撤离。
轰隆一声巨响,砖石飞溅,墙体被撕开一个大洞。
早已待命的突击队员一拥而上,接连向屋内投掷数枚手雷。
伴随着几声爆炸,队员们端着冲锋枪从破口冲入室内。
哒哒哒!屋内爆发短暂而激烈的交火,几名持枪反抗者或被扫倒,或已在先前的爆炸中毙命。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汉军无一人伤亡,顺利控制了该栋建筑。
占领之后,士兵们立即以此为据点,向周边仍有敌情的目标房屋发起新一轮攻势。
与此同时,一名狙击手悄然登上屋顶,选好隐蔽点位,居高临下监视四周街道与窗台。
只要发现可疑人影露头,他的狙击步枪便会瞬间击发,精准拔除威胁,保障队友安全。
在严密协同之下,清剿行动稳步推进,战局逐渐掌控。
尽管鹰酱人手中有武器,但他们毕竟缺乏系统的军事训练,大多只是各自为战。
在这种情形下,汉军完全可以凭借兵力优势,逐个击破,稳扎稳打地将他们消灭。
三个小时后,随着瀑布城最后一处建筑内的抵抗被彻底清除,这场战斗终于落下帷幕。
此役,汉军共歼敌一千二百九十余人,其中正规军仅一百二十人——击毙二十,俘获百人。
在与正规部队交火过程中,汉军无一死亡,仅有两名士兵受了轻伤。
而其余的一千一百七十多人,基本都是平民和地方民兵。
正是这些非正规力量的激烈反抗,给汉军带来了不小损失:十二名战士阵亡,二十八人负伤。
整场战役下来,汉军总计伤亡四十二人。
虽然这个数字不算高,但军中上下并无轻松之感。
“鹰酱百姓的抵抗意志远比预想中强烈。
考虑到他们人口高达数千万,若处处如此顽抗,我们想要完全控制这片土地,恐怕要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
战斗结束后,后方作战指挥部召开战后总结会议,诸位将领神情凝重,气氛肃然。
“看来,得尽快让仆从军上前线了。
正规敌人我们可以自己解决,可面对这些藏身民间、四处滋事的武装平民,还是交给他们更合适。”
所谓仆从军,主要由高丽与倭国派出。
总共分为三支力量:高丽出兵五万,编为一个军级单位;倭国则出动七十二万,其中关西倒幕势力派三十五万,关东幕府出三十七万,合计七十七万人。
加上高丽兵力,仆从军总数达八十二万,比汉军本土部队还多出二十万。
不过这些外军无论战斗力还是装备水平,都远逊于汉军主力。
因此汉军并未打算让他们正面迎敌,即便勉强可用,在大规模正规作战中也难堪重任,甚至可能拖累整体战局。
正因如此,自行动初期,汉军便已规划清楚——将仆从军投入治安清剿任务。
所谓治安战,便是像此次瀑布城内的扫荡行动。
当敌方正规军势微力弱时,无需动用自家精锐,尽可交由仆从军处理。
他们既能肃清残存敌军,也能镇压城市中拒不投降的民间武装。
倘若放任这些民间反抗势力存在,势必对汉军后方构成严重威胁。
毕竟前线将士作战依赖后勤补给,运输线、仓库、医疗站皆设于后方。
一旦背后不断遭受袭扰,前线士气与效率必将大受影响。
为了确保前线无忧,必须由仆从军迅速、彻底地铲除这些隐患。
为此,汉军开始从西海岸及北部大规模调遣仆从军进入鹰酱腹地。
首批调入的是五万关西军与五万关东军,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清剿任务。
通过实际表现对比,择优予以嘉奖,借此激发两支本就彼此不服的队伍争相立功,更加卖力效命。
如此一来,既能加快清理速度,又能减少己方损耗,可谓一举两得。
接到命令后,两支军队不敢迟疑,立即开赴瀑布城周边乡镇展开行动。
汉军对待鹰酱平民并非一味杀戮。
只要愿意交出武器,并迁往指定安置区居住,不再从事对抗行为,便可保全性命与基本生活。
但凡拒绝缴械、拒不迁移者,则视为敌对分子,必须予以清除。
留下他们,只会埋下无穷后患。
在明确指令下达后,十万仆从军如同梳篦过境,展开地毯式搜查。
乡野村镇,无一遗漏;房舍院落,翻了个遍。
每一寸土地都被反复筛查,务求不留死角。
在这场推进过程中,当地原住民的财物不可避免地被掠夺一空,而汉军对此采取默许态度,只要求这些附属部队上缴战利品的一半,其余部分则允许他们自行保留,并不强令全部收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