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发动全面攻势!(1 / 2)

此战中,德方投入兵力五万六千人,动用火炮一千一百门。

在发射了十二万枚炮弹、仅损失一千二百名士兵的情况下,他们成功夺取法军阵地,击溃敌军六万余众,当场歼敌两千三百余人,俘虏三千七百多人,双方伤亡比例接近五比一。

令人惊叹的是,作为进攻方的德军,其伤亡竟远低于防守的法军。

更因顺利占领敌方阵地,缴获了大量未来得及撤走的军需物资——其中包括约一万七千支崭新的后膛击发枪、五百万发子弹、三百二十门火炮以及两万多枚炮弹。

此外,还收缴了两万余套军服、三千余吨粮食及大批日常补给品。

若非法军在最后时刻察觉形势不利仓皇撤退,德军的战果必将更为惊人。

然而高卢人素来擅长奔逃,一旦开跑,德军纵有心追击也难以赶上,只能望着对方背影作罢。

即便如此,当萨尔布吕肯大捷的消息传回国内,威廉一世仍难掩心中喜悦。

“哈哈,我的宰相啊,当初你的提议如今看来真是极具远见!”

皇帝手握前线送来的捷报,笑得眉眼舒展。

一场局部胜仗本身并不足以震动全局,相较于协约国庞大的百万大军,六千敌军的损失不过是沧海一粟。

但这场战斗对德军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它是打破僵持堑壕战格局的一次关键尝试,并且取得了空前成功。

有了这次实战经验,接下来对协约国展开大规模反攻,便有了切实可行的作战范本!

“臣不敢贪功,这一切皆赖陛下英明决断。

若非陛下当初果断与天朝缔结盟约,我们便无法迎来天朝军事顾问团;若无他们出谋划策,此次胜利恐怕也难以实现。”

俾斯麦深谙为官之道,尽管此事他居功甚伟,却仍将全部功劳归于君主。

毕竟江山是帝王的,而非宰相所有。

倘若自己声望过高,令百姓与军队只知宰相而不知君王,那岂不让陛下心生芥蒂?

君心不悦,后果难料。

“呵,你总是这般谦让,可不太合适啊!”

皇帝嘴上轻斥两句,心里却乐开了花,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既然汉军所提供的战术如此奏效,那就无需犹豫了。

立即下令卡尔,命他所部迅速发动全面反击!务必抢在高卢人醒过神之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道来自柏林的指令很快送达前线统帅卡尔亲王手中。

接到命令后,他倍感振奋。

皇帝不仅批准了他的反攻方案,而且此前由天朝顾问团提出的渗透打法已被实战验证有效。

如今时机成熟,反攻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眼下唯一需要斟酌的,便是突破口应选在何处最为适宜。

“快去请天朝的孙将军过来。”

这段时间的共事让卡尔亲王对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将领愈发敬重。

虽年纪轻轻,但军事造诣极深,无论是战术理解还是战场判断力,都堪称一流。

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时常佩服对方的眼光与决断。

因此,在正式发起攻势前,他决定先征询孙将军的意见,希望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这几日,孙德胜与天朝军事顾问团闲暇之余,正在德军刚占领的法军阵地上巡视勘察。

法军依托孚日山脉构建的防线极为坚固,若德军不采用灵活渗透的方式,而是采取正面强攻,恐怕将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甚至久攻不下。

“这孚日山区的地势确实险峻,从斯特拉斯堡到萨尔布吕肯一带几乎全是连绵山岭。

要是从莱茵河平原往高地上打,等于是咱们对着据守山顶的敌人仰面强攻,难度可想而知。”

“没错,对方占据高地,射界开阔,视线毫无遮挡,还能依托山势构筑层层工事。

若要硬闯,不仅得投入大批兵力,伤亡也必然极为惨重。”

“而且这种地形对补给也是个大考验。

就算真把阵地拿下来,后续弹药粮草运不上山,攻势也难以持续,更别提一口气直捣黄龙、彻底击溃高卢了。”

孙德胜微微颔首。

两国之间就靠着这条山脉分隔,两侧皆为平野,谁握住了这片高地,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可问题在于,要真正拿下这块硬骨头,谈何容易!

“依我看,高卢人要是自知不敌,大可在这一线修筑一道坚固防线,长期固守。”

有人随口一提,未曾想到日后竟成了现实——后世那道闻名天下的马奇诺防线,仿佛正是由此言预言而成。

当孙德胜回到营地时,卡尔亲王已在帐中等候多时。

虽心中急切,但他并未流露丝毫焦躁之意。

“孙将军,你总算回来了!”

见到孙德胜的身影,卡尔亲王明显松了口气。

“殿下亲自在此相候,莫非有紧急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