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便是后世所称的斯大琳格勒,也是二战期间那场决定命运的战役的发生地。
此地距双方控制区都不算远,在毛熊看来,选址于此合情合理,兼顾便利与平衡。
然而在天朝眼中,伏尔加城仍在毛熊掌控之下,前去谈判等同于踏入敌境,对方仍可借助地利营造压迫感。
更关键的是,一旦选定此地为会址,汉军接下来便不便直接进攻该城,势必影响整体战略部署。
毛熊此举,恐怕正是打着借谈判之名保城池的算盘,试图以此方式保住这块要地?
对于这种迂回伎俩,天朝岂能轻易中计?
于是顾维钧再次代表天朝婉拒其提议,并反过来发出邀请:不如你们来叶卡捷琳堡谈。
叶卡捷琳堡曾属毛熊疆土,但在去年已被汉军攻占,如今已是汉军稳固控制的前线重镇。
在此地会谈,毛熊不仅丧失主场优势,反而处处受制于人,一举一动都得看对方脸色行事。
毛熊方面自然也明白其中利害,因而断然拒绝。
“顾外长,毛熊那边回话了,不肯来叶卡捷琳堡谈。”
“哦?不愿意来?那就让他们等着吧,晾一晾也好。
咱们不急,该着急的是他们。”
顾维钧嘴角一扬,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这些毛子到现在还没搞明白局势——是他们巴巴地求着天朝坐下来谈判,可不是天朝低声下气去求他们点头。
都到了这步田地,还摆架子、耍花腔,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若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怕是连红灯笼挂出来是为了庆贺都不明白了!
“左老将军,你那边可以动手了。”
天朝这边表面上在谈和,背地里可没闲着,早把另一套手段备好了——那便是刀兵相见。
常言道: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桌上也别想捞到手;可要是枪炮能轰下来的城池,桌上的条件自然就好商量得多。
左宗棠率军攻下喀山后,已休整了二十来日。
若非朝廷传出与毛熊议和的消息,军令暂缓,此时汉军铁蹄早已踏破乌拉尔全境,莫思科城头怕是都看得见龙旗飘扬了。
将士们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仗打到这份上,分明一脚就能踹倒对手,何必还费劲去讲什么条件?能用刀说话的时候,谁耐烦动嘴皮子?
倘若毛子识相,乖乖照着天朝开出的条款低头认账,倒也罢了。
可偏偏这群人跟冻土里的顽石一般,又犟又硬,半点不懂进退。
这下可好,军中上下怒气冲天,如今得了皇帝陛下的准信儿,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此前停战半月,毛熊总算喘了口气。
趁着这空当,在伏尔加河西岸仓促筑起一道防线,日夜加固工事,妄图凭此挡住汉军锋芒。
毕竟再往西不远就是莫思科,一旦防线失守,京城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他们咬紧牙关,发誓死守此地,寸土不让。
然而战火刚起,毛子脸上的得意便瞬间凝固。
那条被他们视作救命稻草的防线,竟撑不过一日,就被汉军团团撕开,处处崩裂,形同虚设。
汉军分作两路出击:一路由左宗棠统领,沿伏尔加河中下游稳步推进;另一路由白起挂帅,自乌拉尔山区向西穿插。
按理说兵力分散,压力应有所减轻。
即便挡不住双线进攻,至少也能稳住一头。
毛熊将领正是如此盘算,见汉军分兵,当即放弃南线防御,集中主力迎击北面白起部。
彼时俄军兵力近乎敌军两倍,占据地利又有工事依托,战前一个个信心满满,认定此役至少能逼退来犯之敌,甚至反手一击,重创对手。
更有激进者扬言,趁此良机反推东进,一举夺回喀山等失地,重建京畿外围屏障,彻底扭转战局。
结果战鼓一响,现实狠狠扇了他们一记耳光。
白起所率虽为偏师,却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其用兵诡谲多变,每每出招皆在意料之外,打得俄军措手不及,从开战之初便陷入被动,处处受制。
几番交锋下来,俄军阵脚大乱,伏尔加河防线顷刻瓦解,残部一路西逃,溃不成军。
沿途丢弃火炮、弹药、粮车无数,尸横遍野,血染雪原。
此役过后清点战果,毛熊折损逾四万之众,其中一万有余当场覆灭,两万余人被俘,其余逃归者亦多带伤残,短期内再难成战力。
这一仗打下来,俄军折损的兵力竟高达五万以上!
更糟糕的是,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尽数遗弃,导致前线部队弹药匮乏、补给断绝,战斗力一落千丈,士气也跌至冰点。
此役不仅重创了驻守莫斯科以东最强的一支俄军主力,更让毛熊的首都直接暴露在汉军兵锋之下。
倘若汉军乘胜西进,那座城池转眼间便将面临围攻!
而在南线,由于俄军主力尽数调往北方对抗白起所率大军,左宗棠这一路几乎未遇像样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