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96章 扎实经营,夯实根基!

第296章 扎实经营,夯实根基!(1 / 2)

而如果说与大清谈和已是千难万难,那么转向约翰牛(土鸡)求和,则更加寸步难行。

尽管俄国从大清手中夺取了不少土地,但那些大多是地广人稀、开发有限的偏远地带。

可从约翰牛那里抢来的地盘却完全不同——全是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核心区域。

仅以乌克兰和顿河一带为例,自俄国吞并这片富庶之地后,国力迅速跃升,一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大国。

而约翰牛则从此由盛转衰,从昔日的世界强国一步步滑落至二流、乃至三流国家之列。

更致命的是,失去这些要地后,他们在东欧的其他领地也开始岌岌可危。

俄国势力不断南扩,每隔几年便挑起一次俄英战争,逐步蚕食其领土,使约翰牛的日子一年比一年艰难。

若非上一次战争中普列文要塞顽强抵抗,阻挡了俄军前进的步伐,恐怕如今圣彼得堡都已在敌军掌控之下。

一旦首都失守,俄国将被迫退回亚洲腹地,沦为无人问津的边缘政权。

这样的耻辱,约翰牛人岂会轻易忘记?

况且眼下约翰牛刚发起进攻,势头正盛,正处于全面压制的有利阶段。

这个时候主动求和,就算对方愿意坐下来谈,也必定开出天价条件。

倘若约翰牛提出索要东欧、特别是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那俄国到底是割,还是不割?

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若是一味退让,无异于战败求和;可要是硬扛下去,又无力逼退土鸡的军队。

权衡再三,那名大臣终于开口:“陛下,依臣之见,不如与天朝议和为上策。”

“为何不向土鸡求和?”亚历山大三世其实心中已有此念,却仍想听听大臣的理由。

“因天朝远在万里之外,补给线拉得太长,早已不堪重负。

更何况他们此前连克数城,占下大片疆土,眼下正需时间稳固统治、安抚民心。”

“而他们越是西进,所占之地越广,当地毛熊百姓的反抗也会越发激烈。

这些都将拖慢他们的脚步。

如今汉军看似势不可挡,实则已是强弩之末,难以再进一步。

此时我们主动递出橄榄枝,给他们一个体面收手的机会,他们极有可能顺势接受。”

毛熊想要谈和,林文并不意外。

相反,如果对方毫无此意,他反倒会觉得奇怪。

明眼人都看得清楚,自从土鸡参战之后,毛熊便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腹背受敌,局势危如累卵。

倘若不能尽快与其中一方达成停火协议,昔日东欧溃败的一幕恐怕将再度重演。

但真正让林文感到诧异的是,毛熊竟花了如此之久才意识到这一点,直到现在才想到要来求和。

反应迟钝至此,可见这群人果然只知舞刀弄枪,不懂权衡大局,实在称不上有政治头脑。

“想谈?可以。

但他们打算拿什么来换这份和平?”

林文对谈判本身并无抵触。

眼下汉军虽有能力一举覆灭毛熊,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接管那数千万人口的广袤土地。

总不能尽数杀戮或驱逐吧?那样只会激起全民死战,让汉军深陷于无休止的民间抵抗之中,进退不得。

在天朝能够大规模向西移民、使汉人数量在当地形成压倒性优势之前,即便拿下这片土地,也无法真正掌控。

若强行吞下却无法消化,反而会成为沉重负担,持续消耗国力去维持秩序,得不偿失。

因此,最明智的选择是适可而止,先稳住已得之地,扎实经营,夯实根基。

待时机成熟,再徐徐西进,逐步蚕食,方为长久之计。

这正是林文愿意坐上谈判桌的根本原因——既然短期内无法彻底吞并毛熊,那就不能急于将其一击毙命。

一旦毛熊瞬间崩塌,得益的或许不是天朝,而是周边诸国:奥匈帝国、罗玛尼牙、土鸡,甚至那些曾被吞并的菠兰残余势力,都可能趁乱崛起,瓜分地盘。

那片广袤的东欧平原,离天朝太远,却紧邻这些国家。

若由他人捷足先登,日后天朝要想夺回,就必须跨越千里与这些势力开战,代价高昂,劳师远征,实非良策。

所以,此刻不必着急。

“陛下,您希望从毛熊那里争取到什么条件?”外务大臣顾维钧作为此次谈判的主使,必须明确朝廷的底线。

皇上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谈判中能走多远。

若是所求过高,谈不拢也罢,反正天朝并无亡国之忧,打下去也不怕。

真正焦头烂额的是毛熊,火烧眉毛的是他们。

顾维钧心里有数:只要天朝不过分逼迫,对方大概率会低头让步——活命当前,其他都是次要。

若能尽快与天朝达成和约,毛熊便能早日抽调部署在东部防线、用以抵御汉军的精锐兵力,转而南下迎击土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