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其存在,整场大战期间,日不落始终不敢妄动海上登陆之念,唯恐陷入不可控局面。
哪怕选择从北海突袭汉斯西北海岸,或经由波罗的海切入其北部防线,都能极大牵制德军主力,甚至可能撕开西线僵局——就像眼下正在发生的这样。
然而在这个时空,战争提前爆发数十年,此时的第二帝国远未达鼎盛时期。
虽曾向天朝购入数艘战舰,其中包括一艘超万吨的主力战列舰,但在日不落压倒性的海上优势面前,依旧显得力不从心。
正因如此,英军才能肆无忌惮地发动海上攻势,将战火直接烧到对方家门口,令其陷入极度被动。
这一变局,让林文对欧洲战势的预判悄然发生了转变。
他隐隐感到,即便此刻汉斯与奥匈结为同盟,恐怕也难以重现历史上那种长期抗衡协约国而不倒的局面。
眼下这一仗,若德方守不住这波海上冲击,极有可能迅速崩盘。
“奥斯曼那边最近有何动静?”林文并未立即作答,反而转向另一个看似无关的话题。
“回禀大人,奥斯曼近期颇为活跃,已将其安纳托利亚部分驻军调往欧洲方向。”
“具体落脚何处?”
“进驻巴尔干地区的伏伊伏丁那。”
那地方位于日后塞尔维亚的北部疆域,现下只是奥斯曼治下一个享有半自治地位的边陲之地。
军队突然布防于此,显然另有图谋。
“最近日不落那边有没有和土鸡接触?”
林文转头望向情报局的阿戴,语气平静地问了一句。
历史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不落曾极力拉拢土鸡,想让他们站到协约国这边,从东线对同盟国形成夹击之势。
一旦成功,协约国就能把德国和奥匈帝国死死困在中欧,占据极大主动。
可惜的是,因为丘吉尔那个莽夫瞎搞,土鸡花重金订购的日不落战舰竟被对方强行扣下自用,而第二帝国却大方送了一支舰队过去。
土鸡上下怒不可遏,立刻调转立场,加入了同盟国,反过来给协约国添了不少乱子。
后来着名的达达尼尔战役,正是日不落与土鸡正面交锋的结果——那一仗打得惨不忍睹,最终以日不落惨败告终。
更讽刺的是,主导这场军事行动的,正是丘吉尔本人。
可现在这个时空,丘吉尔还没出生,自然没法出来搅局。
而此时的日不落战略眼光尚在,不可能看不出拉拢土鸡的战略价值。
林文推测,他们肯定早动过这念头,之所以没成,恐怕是因为北方毛熊的存在。
只要毛熊站在协约国一边,土鸡就绝不会加入——两国几百年积怨太深,血仇难解,根本不可能并肩作战。
所以战争初期,土鸡选择了两边都不靠,既没响应天朝的结盟邀请,也没接受日不落的招揽,只维持着表面中立。
但如今局势变了。
毛熊已被德军击溃,退出战场,等于实质上脱离了协约国阵营。
这种情况下,日不落极有可能愿意拿毛熊当筹码,换取土鸡入伙。
若真如此,对第二帝国和奥匈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让李绍恩通过公使那边探一探,看看土鸡到底什么态度。”
土鸡虽不算强国,可眼下同盟国已岌岌可危,再多一个敌人,很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击。
因此,天朝绝不愿看到土鸡倒向协约国。
“遵命,陛下!”
李绍恩领命后,并未走外交渠道,而是直接联络了努里帕夏,私下打听情况。
“加入协约国?这事我不太清楚。
不过最近苏丹确实接见了日不落派来的使者,谈了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至于军队调动到巴尔干,是因为那边的当地人想趁着奥匈和意呆利忙于战事,趁机闹独立。
这种事帝国绝不能容忍,必须出兵震慑,让他们明白挑衅帝国权威的代价。”
这番话听起来合情合理,李绍恩判断对方没有说谎的必要,便将原话如实呈报给了皇帝。
“这么说,土鸡目前并无加入协约国之意,反倒是想借列强无暇南顾的机会,收拾一下国内那些不安分的势力?”
林文听完,若有所思。
从土鸡的动作来看,他们显然不想错过这难得的窗口期,正打算抓住时机为自己谋些实利。
毕竟过去几十年,他们在列强压制下处处受限,如今各国打得焦头烂额,正是腾出手来办点旧账的好时候。
既然他们有这份心思,不如顺势推一把——何不鼓动他们跟天朝一起,挥师北上对付毛熊?
要知道,毛熊强盛时可没少欺压土鸡,几代人都憋着一口气。
如今毛熊元气大伤,正是报仇雪耻的最佳时机,想必不少土鸡高层心里早就蠢蠢欲动。
只是……毛熊终究是个庞然大物,哪怕如今衰败不堪,也不是土鸡能轻易撼动的对手。
贸然动手,搞不好会引火烧身。
倘若真的惹恼了毛熊,等他们缓过劲来,土鸡恐怕得承受雷霆万钧般的报复!
从天朝与毛熊开战,直到德军在东欧重创其主力,这段时间不可谓不长。
可明明和毛熊有着深仇大恨的土鸡,却始终按兵不动,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林文揣测,大概是早年被毛熊狠狠收拾过一顿,心里留下了阴影,至今仍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