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事关前线军情,内容理应属实,毕竟德军再大胆,也不敢欺瞒本国君主。
若真被皇帝察觉有假,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四万多人伤亡?看来俄军给德军带来的麻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啊!”
听到这个数字,蒋百里在一旁皱起了眉头。
俄军兵力只有德军的一半,尽管后来从本土调来了不少增援部队,但在正面战场上,德军仍占有明显的兵力优势。
这种优势曾让他们在对抗法国时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怎么如今在俄军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
“确实比我们预估的要严重。我原本以为,德军最多三个星期就能拿下整个波兰,然后继续向俄国腹地推进一段距离,再顺势提出议和条件,借撤军之名,迫使俄国人承认他们对波兰的吞并。”
德军摆出一副大举进攻莫斯科的姿态,表面看上去气势汹汹,似乎真要一路打到俄都,与俄军决一死战。
可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打算真打,这只是为了震慑俄军,让对方在心理上先崩溃,从而更容易接受德国开出的苛刻条件罢了。
但现在的情况是,德军还没完全吃掉波兰,就已经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
这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有能力完成吞并计划?
“华沙城内目前还有大约八万俄军,他们在城外修筑了不少防御阵地,看样子接下来会有一场硬仗。德军想轻松拿下这座城市,恐怕并不容易。”
李秀成开口道。
他有些困惑,为何曾在普法战争和普奥战争中表现优异的普鲁士军队,这次却在俄军面前折戟沉沙?
这场战争本应是一边倒的胜利才对,怎么会变成如今这副局面?
“没错,俄军虽然没有装备机枪,火炮数量也相对较少,但他们从普列文要塞战役中学到了不少防守经验,防御工事布置得井井有条。尽管缺少关键火力支撑,但整体防御能力仍然不容小觑。德军没料到会遇到这种局面,才吃了不小的亏。”
相比李秀成,蒋百里年纪更轻,又接受过现代军事教育,更能理解战壕体系在防御战中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德军虽强,但面对这种全新的战术形态,仍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虽然像老毛奇等将领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应对办法,但在突破敌军防线时,仍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这也是开战短短三周,德军就已损失超过十万人的主要原因。
“呵呵,德军伤亡越大,俄国人抵抗的意志反而会越坚定。”
“毕竟,他们是带着刚刚大败法国的气势而来的。开战前,想必俄国人内心也有些畏惧。可如今真正交手了,尽管俄军战斗力确实不如德军,但德军也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般可怕。”
“这样一来,俄国人或许会认为自己有机会击败或者拖垮德军,于是他们会不断增派援兵,和德军死磕到底。接下来,德军的伤亡恐怕还会进一步增加。”
林文微笑着说道。
他又不是德国人,自然不会心疼他们的损失。
相反,如果能让德军在这场战争中吃点苦头,也让整个欧洲见识到战壕防御战的威力,对今后战争模式的演变将大有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会演变成绞肉机一般的消耗战,动辄伤亡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正是由于战壕、铁丝网和机枪的结合,极大提升了防守能力,而进攻却显得力不从心。
于是,谁先发动进攻,谁就注定要承受巨大的伤亡;而不主动出击,战争就很容易陷入僵持状态。
双方拼命挖掘战壕,躲在里面对峙,什么事都干不了。
这种无法迅速决出胜负的战争,会极大消耗参战国的国力。
而且,战争中的物资消耗需要大量资金支撑,这些资金也会不断从参战国流出,流向其他国家。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美那位“鹰酱”抓住两次战争的机遇,大发横财,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北美自己却陷入内乱,而在这场混乱之中,唯一一个既能保持稳定,又有实力提供持续物资支持、让交战双方能继续打下去的国家,除了天朝,再无他国!
因此,只要欧洲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好是像世界大战这种级别的冲突,天朝便可以趁机收割整个欧洲的“庄稼”。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人用了三、四百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掠夺财富。
而天朝完全可以在短短十几年,甚至几年之内,把这些被他们抢走的财富统统夺回来!
前提是——他们必须开战!
而且,战争必须持续很久!
堑壕战的出现,恰恰为这种持久战提供了条件。
所以,天朝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四处点火,激化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促使他们大打出手!
最好是打得不可开交、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