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叶卡捷琳堡为前进基地,依托铁路与火车运输补给,彻底解决远程作战的后勤难题,才能真正实现跨入欧洲的宏愿。
“陛下高明!德意志想利用我们,我们就顺水推舟,反过来利用他们一把。”
蒋百里与李秀成都对林文的策略表示高度赞同。
他们同样不愿因冒进而导致失败,皇帝始终坚持稳扎稳打的作风,正合他们心意。
“那就这样,顾维钧,你去给汉斯方面发一封电报吧。”
“遵旨,陛下。”
顾维钧领命回去后,立即给俾斯麦发去电报,表示天朝已同意请求,将在东部出兵配合行动。
收到天朝的电报后,德意志上下顿时松了一口气,心中大石总算落地。
于是,威廉一世迅速作出决策,调动五十万大军,从德意志帝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两路并进,直扑驻扎在波兰境内的俄军阵地,正式打响了对毛熊的全面进攻!
俄军在法兰西投降之后,便始终对德军保持高度戒备。
他们深知德国人的野心,因此在前线大兴土木,修筑了大量防御设施。
此前在普列文要塞的战斗中吃过亏,俄军也吸取了教训,从汉军那里借鉴了不少防御战术。
他们在前线广泛挖掘战壕,战壕内设有完整的地下通道和防炮掩体,结构严密。
此外,俄军还在关键节点修建了地堡和炮兵阵地,储备了大量补给与兵力。
这样的部署,即便前线遭遇猛烈炮击,士兵伤亡严重,后方一时难以增援,守军也能依托这些工事继续坚守。
尽管俄军缺乏机枪与铁丝网,整体防御强度尚不及汉军,但已与当年普列文的土耳其守军不相上下。
德军此前从未面对过如此坚固的防线,初期进攻屡屡受挫。
原计划一周之内突破俄军在波兰靠近德意志边境的防线,继而两路夹击,包围华沙,一举歼灭守军。
然而,战争爆发后,德军的推进速度远低于预期。
这支曾击溃法军的铁骑,在面对实力较弱的俄军时,却仿佛陷入泥沼,寸步难行。
俄军的前沿阵地给德军带来了极大困扰。
几次进攻都因俄军的顽强反击而失败,这让德军高层开始意识到,他们或许低估了对手。
“敌军就像老鼠一样,全都躲进了地下掩体,我们的炮弹根本打不中他们!除非有大仰角的臼炮,能把炮弹直接砸进战壕里,否则根本奈何不了这群躲在地下的家伙!”一名德军炮兵军官愤怒地拍着桌子说道。
在他们看来,俄军不愿正面交战,缩在地下避战,让炮兵失去了用武之地。
“最讨厌的是那些碉堡,我们的骑兵本可冲破敌军防线,可一靠近就被碉堡里的火力压制,队形被打乱,我们却拿这些堡垒毫无办法!”一名骑兵将领挥舞着马刀愤愤不平地抱怨。
尽管俄军没有机枪与铁丝网,骑兵冲锋本应所向披靡,但那些碉堡成了致命障碍。
当骑兵接近时,敌人躲在碉堡内安全射击,而骑兵却无法摧毁这些掩体。
最终,因伤亡过大,骑兵只能被迫撤回,进攻宣告失败。
听闻部下们的种种反馈,第二军团司令卡尔亲王神情凝重。
俄军兵力不过二十五万,德军兵力是其两倍,可对方却丝毫没有与他们正面对决的意思。
他们龟缩在战壕之中,让德军的优势兵力难以施展,局势竟然陷入僵局。
“参谋长,前线反映敌军的防御工事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你们参谋部有没有什么对策?”他忧心忡忡地问道。
战报传回柏林后,威廉一世也开始对局势感到担忧。
原本以为,接连败于奥斯曼与大汉之手的俄军应已不堪一击,没想到他们竟有如此顽强的战斗力。
拖得越久越不利,寒冬即将来临。
若不能迅速拿下波兰,战争恐怕将拖延至冬季,届时德军将不得不在严寒中与俄军交战,局势将更加棘手。
面对皇帝的质询,以老毛奇为首的参谋部陷入了沉思。
结合他们亲赴前线考察的所见所闻,以及这些天来陆续收到的基层军官呈报的战况汇总,老毛奇心中逐渐酝酿出一套新的作战构想。
在他看来,要打破敌军目前这种严密的防线体系,必须采取集中火力与兵力的方式,对敌防线上某一关键点实施猛烈突击,以期撕裂敌军防线,打开突破口。
一旦撕开口子,就立刻投入骑兵部队快速穿插,进一步扩大战果,形成连锁反应。
如此,才有可能在德军二线部队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完成对敌防线的彻底突破。
不过,这种打法也意味着要承受极大的伤亡风险。
这些天的战斗已充分证明,敌军火力配备极为强劲,且越来越擅长利用火力优势对德军造成重大损失。
如果这一战术能成功,当然皆大欢喜;但若失败,付出的代价恐怕会极为沉重。
威廉一世听完老毛奇的建议后,沉思片刻,最终开口说道:
“既然你有此计划,那我便将第一军团的一部分炮兵和骑兵划归你指挥。
你亲自前往第二军团的作战区域,按照你的思路来实施这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