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依靠的支柱!(2 / 2)

“你立刻给天朝发一封电报,打听一下他们的战况,看是否可以配合我们,对毛熊发起联合进攻。”

毛熊疆域辽阔,战略纵深极深,若只从一个方向进攻,胜算极低。

这一点,半个世纪前拿破仑已用血的教训告诉了世人。

作为欧洲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天才,拿破仑的才华与成就举世公认。

即便威廉一世性格高傲,也深知自己难以望其项背。

当年拿破仑亲率五十万大军远征毛熊,一路势如破竹,却最终败在了毛熊无边的领土、严酷的寒冬与漫长的补给线之下。

如今,若德军贸然进攻毛熊,也极可能重蹈当年高卢人的覆辙。

更何况,现在已是11月,东欧气温骤降,北方地区甚至已开始飘雪。

在这种极端气候下发动战争,极可能还未击垮敌军,自身先被严寒击溃。

因此,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一旦失败,恐怕就将步拿破仑帝国的后尘,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败。

当年拿破仑率军出征时气势如虹,谁曾想一场大败竟让辛苦打下的江山顷刻间土崩瓦解。

威廉一世自然不愿看到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一次征讨毛熊的军事行动而功亏一篑。

要解决毛熊战略纵深过大的问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联合一个强援,从东西两线同时发动进攻,对毛熊形成夹击之势。

如此一来,毛熊东西两面受敌,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靠纵深空间进行战略撤退来拖垮敌人。

无论他们往哪个方向退兵,都会面临其中一方的猛烈攻势,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难以再施展当年对抗拿破仑时所用的焦土战术。

“是,陛下英明!”

俾斯麦很快理解了威廉一世的意图,那就是联合天朝,与毛熊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力求在寒冬降临前结束战事,避免德军陷入严寒带来的灾难。

收到汉斯人的电报后,林文露出了笑意。

“第二帝国这一代的决策者,比后来的威廉二世要理智得多,他们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也懂得如何选择盟友和做出取舍。”

外交部长顾维钧微笑着说道。

同样是面对东边的毛熊这个劲敌,第二帝国初建时的策略与一战、二战时期有着天壤之别。

在历史上,第二帝国成立后,俾斯麦始终致力于促成与毛熊的同盟关系,以确保后方稳定,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在此战略基础上,德意志与奥匈帝国、毛熊建立了三皇同盟,共同对抗日不落帝国与高卢等西方国家。

然而在这个时空,尽管俾斯麦与威廉一世原本也抱着同样的外交目标,但由于天朝崛起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毛熊与德意志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

最终,两国不仅没能结盟,反而成了势同水火的敌对双方。

德意志因此被迫分散军力,应对东线的威胁。

而且,现在的局势几乎与历史上第三帝国在二战期间所面临的局面如出一辙。

在这两个历史剧本中,汉斯人都必须同时应对东线与西线的强敌,并且都迅速击败了西边的高卢,从而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毛熊。

然而小胡子的盟友脚盆人实在拉胯,他们在侵入天朝后陷入泥潭,虽然占据了不少土地,但因天朝幅员辽阔,脚盆兵力有限,始终无法完成彻底占领。

同时,由于东北苏军的存在,脚盆不得不在东北部署大量关东军以防不测,这使得他们在天朝战场上的攻势更加乏力。

他们也曾试图挑衅毛熊,结果在诺门罕一役中被苏军重创,装甲部队的威力令日方印象深刻。

从此之后,脚盆人便失去了配合第三帝国从东方夹击毛熊的兴致。

试想,若脚盆人更有实力,能迅速击败天朝,再集中力量配合德军夹击毛熊,那二战的结局或许将大不相同。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德意志的运气要好得多。

他们的盟友不再是不可靠的脚盆人,而是如今的天朝!

在击败了由日不落国主导的联军,并成功挑起脚盆国内战后,天朝自身的安全问题已彻底解决。

如今世界上,再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对天朝发动大规模入侵。

在远东地区,天朝已然成为无可争议的区域霸主。

这使得天朝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将全部力量投向北方,全力应对毛熊这一宿敌。

对天朝来说,从商周时代起,北境蛮族的威胁便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