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面的各藩下令,让他们至少派出半数兵力南下,协助本帅平定叛乱!”
“另外,命会津藩与桑名藩各派出一万士兵,随我一同西征!”
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德川幕府于五月上旬率领五万直属部队与三万亲藩军队,共计八万人,在江户完成誓师仪式后,立即向西进发,准备与倒幕军展开决定性的对决。
与此同时,倒幕军已逼近京都外围,正猛烈进攻二条城。
二条城是德川幕府将军在京城的居所,既是朝见天煌时的临时驻地,也是幕府驻兵监视天煌的要地。
若能攻下此城,则京都周边的幕府势力将被彻底肃清,倒幕军便可掌控京都,进而控制天煌!
五月十一日,二条城之战爆发。
长州藩首战便集结了八十多门火炮,派出五千兵力,不惜代价猛攻城池。
他们必须赶在幕府援军到达前击溃守军,否则他们夺取天煌的计划恐怕将彻底落空!
驻守二条城的幕军虽兵力不多,仅有三千余人,但这支部队却是幕府最精锐的力量。
他们深知自己已无退路,作为幕府的亲军,即便投降,倒幕军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更何况,当前形势尚未绝望。
更何况,他们已经得知,幕府将军正率领八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往京都。
只要再多撑一些时日,援军就会赶到。
“武士们,是时候展现你们的勇气,向将军和天下人证明我们的决心了!”
二条城的守将乃是德川庆喜的亲信,面对倒幕军的猛烈攻势,他毫不畏惧,亲临前线,在额头系上象征必胜的白布,摆出与城共存亡的姿态。
在他的鼓舞下,守军士气高涨,拼死击退了倒幕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双方在城墙上来回厮杀,倒幕军多次突破防线,却一次次被赶了出来。
愤怒至极的高杉晋作下令集中火炮猛轰城墙,借助日不落人提供的火器,硬生生将二条城的城墙炸开了一道七八丈宽的缺口!
“勇士们,立功之时就在今日,随我冲!”
高杉晋作本身也是一位武艺出众的剑士,再加上一心推翻幕府,誓要为倭国的复兴贡献全部。
这样的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性命。
他非常清楚二条城一役的关键意义,如果能够攻占此地,那么京都便近在咫尺。
只要拿下京都,天煌便可被他们掌控,战局就有可能发生逆转,倭国也便有了希望!
所以此刻,哪怕自己身先士卒战死沙场,只要能攻下二条城,局势对他们仍是有利的。
他的牺牲,自有无数志同道合的志士替他完成未竟之志!
高杉晋作的率先冲锋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长州藩的武士们原本对他并无好感。
毕竟高杉并非长州藩主,而是凭借手段架空了现任家主毛利庆亲,夺取了军政大权。
在这种背景下,他在长州藩内部的名声并不算好,尤其那些效忠毛利家族的武士,对他既无好感也无敬意。
若非此次出兵是为了对抗幕府,这些长州藩的武士恐怕未必愿意听从他的调遣,更别说在战场上为他效力!
正因如此,高杉晋作以身作则,奋勇当先,并未躲在武士们身后苟且偷生。
这一举动使武士们对他改观不少。
眼看着京都和天煌就在前方,这些长州武士一个个如同打了强心针一般,士气高涨,紧随高杉晋作冲向了二条城。
城内的守军虽然在敌人的炮火下伤亡惨重,但在城墙被轰塌的缺口处迅速组织起人墙,占据断壁残垣的关键位置,准备与攻入城中的敌人展开殊死一搏。
倒幕之战,从一开始便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而此时,距离战场约五百公里之外的对马岛,一支来自胶东的天朝舰队刚刚靠岸。
五千驻扎在对马岛的汉军士兵,在主将聂士成的带领下登上运兵舰,驶向倭国本土!
五月十二日,汉军在大田成功登陆,登陆后,五千汉军在舰队炮火掩护下,迅速驱逐了驻守石见银山的倒幕军。
石见银山原为幕府直辖之地,但倒幕运动爆发后,被长州藩迅速占领,划入倒幕军控制范围。
作为倭国最重要的银矿产区,石见银山对双方都极具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