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注定是一场苦战!(1 / 2)

而且,若把银山交给汉军,西南诸藩得知后肯定会极为不满,届时双方之间的矛盾恐怕会迅速加剧。

一旦西南诸藩与天朝之间矛盾加深,甚至爆发正面冲突,幕府便可以坐山观虎斗,从中获利。

所以当他们听到顾维钧的提议后,立刻便答应了下来。

赔偿问题解决后,剩下的四个条件中,通商口岸的问题并不难处理。

真正麻烦的是关于牡丹社事件主谋的惩处问题,因为那些人并非幕府的直属人员,而是倒幕派的人,因此必须等幕府击败倒幕派后,才有机会将罪犯绳之以法,并移交给天朝处理。

“西南诸藩来势汹汹,背后据说还有西洋势力支持,所以短时间内,我们恐怕无法将主谋交给贵国了!”

德川庆喜这番话表面上是在讨论牡丹社事件罪犯的处置问题,实际上是在试探天朝的态度。

他特意提到西洋人,是想看看天朝对此事会作何反应。

顾维钧听出了对方的言外之意,便开口回应道:

“西洋人曾多次在我军手下惨败,他们有的武器,我们也有;我们有的武器,他们未必具备。

如果贵国愿意向天朝称臣纳贡,我朝自然不会对属国袖手旁观!”

“出售一些枪炮、战舰之类的军火装备,也不是不可以!”

军火贸易是汉军对外贸易的重点项目,利润极其丰厚,而且汉军的武器装备只有他们自己能制造,其他人根本仿制不出来,因此这种交易完全是他们一家说了算。

这种情况下,有人主动送上门来被宰,那当然是求之不得!

德川庆喜一听,顿时面露喜色。

“如果我向天朝称臣,万一在战争中我军战败,天朝是否会派遣天军前来支援我们?”

德川庆喜对自己的军队缺乏信心,他知道国内的很多人其实都站在倒幕派一边。

所以一旦开战,幕府很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如果能以称臣为代价,换取天朝的保护,那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极为划算的!

“这个可以考虑,但我是文官,无法给你们军事上的承诺。”

顾维钧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应。

在德川庆喜看来,没有被当场拒绝,已经是个积极的信号了。

毕竟一旦成为天朝的藩属国,天朝就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灭亡。

如果连自己的属国都无法保护,那天朝上国的威信与颜面又何在?

于是,德川幕府心中最后一点顾虑也消除了。

他们欣然接受了天朝提出的所有条件,并正式与天朝签订了条约,史称《江户条约》。

条约一经公布,立刻在倭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向天朝赔偿一千万两白银,还要俯首称臣,这件事让许多倭国百姓震惊不已。

不少人痛骂幕府软弱无能,对幕府彻底失望,转而投向西南诸藩与倒幕派。

而倒幕派与西南诸藩也对这个消息感到震惊,他们担心天朝会插手倭国内战。

于是,他们一方面跳出来指责幕府丧权辱国,出卖国家利益;

另一方面,在关西起兵,正式宣布发动倒幕战争,号召全国的倭国人站在他们一边,协助他们推翻幕府的统治!

一时之间,倭国局势风起云涌,动荡不安!

“大人,江户城已不再安全,将军命我们护送大人撤离!”

冲田总司神情冷峻地对顾维钧等人说道,幕府与天朝达成协议原本并不打算公开,却意外被倒幕派安插在幕府内部的密探泄露了出去。

这一泄密使得幕府如今陷入极为不利的局势,而那些强迫幕府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天朝使者,更是成了不少武士刺杀的目标。

在当前形势下,顾维钧在江户城多留一天,便多一分危险。

因此,德川幕府希望尽快将顾维钧安全送出城去,以免他遭到刺杀,死于江户城内。

一旦天朝外相在此遭遇不测,那幕府恐怕就要独自面对天朝的雷霆之怒了!

“嗯,那就走吧!”

顾维钧原本还打算去京都,让天煌在协议上签字,现在看来多半是去不成了。

如今的江户城已经变成了一座火药桶,继续待在这里,无疑是将自己置于险境。

他还要回天朝向皇帝陛下汇报这次交涉的全过程,没时间在此耽搁。

于是,听完冲田总司的陈述后,顾维钧点头同意,立刻派人联系停泊在江户湾的军舰,随后便在冲田总司的护卫下,离开住所。

他们刚走不久,藏匿在住所附近的一名倒幕派探子,便迅速将消息传回了刺杀小组。

“目标既然已经行动,那我们也该出手了!”

一位年轻的剑客站起身来,将佩剑系在腰间,语气平静地说道。

为了确保顾维钧安全无恙,幕府除了派出冲田总司贴身保护之外,还安排了一队武装士兵护送他前往码头。

只要能顺利登上军舰,他们就能脱险!

然而,这次行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他们刚出发不久,城中便陷入混乱。

倒幕派开始在江户城内大肆煽动骚乱,甚至放火烧屋。

一时间,江户城上空浓烟滚滚,街头巷尾皆是惊慌失措、急于逃离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