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力不从心!(2 / 2)

但这次在埃及战场上,汉军展现出来的强大战力,却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东方崛起的大国。

是汉军太强,还是埃及太弱?

这个问题他们始终没有答案,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亲自上阵较量一番。

可贸然与汉军开战的后果太过严重,他们谁也承担不起。

于是,三国只能选择默认汉军进入北非,暂时对天朝的势力扩张无能为力。

不过,他们深知埃及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农业条件十分有限,因此联合制定了一个限制天朝在埃及地区发展的策略——断绝与汉军在北非设立的殖民正府的一切贸易往来。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贸易封锁的方式,孤立汉军的北非殖民地,进而削弱其影响力。

在他们看来,埃及本就是一个粮食长期短缺、经常闹饥荒的地方。

汉军若想在此地长期统治,就必须不断从本土调运资源支援。

而一般来说,殖民地本应是宗主国获取资源的来源地,而不是不断向外输血的包袱。

所以只要让汉军陷入长期的高成本维持状态,而又无法从中获利,久而久之,即便不派兵作战,汉军也会因难以承受负担而被迫撤离。

老实说,如果这一策略能被彻底执行,确实会对汉军构成一定威胁。

然而,欧洲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各国之间也难以真正团结一致。

因此,当张之洞抵达荷兰时,受到了荷兰方面的热情接待,三国的孤立计划也随之破产!

“尊敬的总督阁下,这是我国最优良的奶牛品种——霍尔斯坦因奶牛,俗称黑白花牛,因身上黑白分明的斑纹而闻名!”

在荷兰的西弗里斯兰地区,一处牧场之中,荷兰农业大臣正兴致勃勃地向汉军驻北非殖民地总督张之洞介绍本国的优质奶牛。

荷兰以畜牧业闻名,尤其是在失去“海上马车夫”称号之后,农业和畜牧业便成了国家的经济支柱。

荷兰国土面积不大,仅四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仅有三百余万。

在大航海时代,荷兰曾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称霸一时,拥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

然而随着约翰牛的崛起,荷兰迅速衰落,海外殖民地接连丧失,最终仅保有荷属东印度群岛这一块重要殖民地。

幸运的是,荷兰本土地处平原,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和畜牧业发展。

在国力衰退之后,荷兰人逐渐将重心转向国内,大力发展畜牧业,凭借出口大量乳制品和农产品,换取外汇,维持国民较高的生活水平。

不过,除了出售乳制品之外,他们还有一项重要业务——出售优质公牛用于繁殖。

一头优质的种公牛,价格超过1000英镑,相当昂贵,几乎等于普通人二十年的收入。

而且,要想养好来自风车国的奶牛,还必须雇请风车国的专业畜牧师,否则这些奶牛很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生病甚至死亡的情况。

而聘请专家又是一笔额外支出,不仅要支付专家的薪酬,还需按照他们的建议,从风车国进口专用饲料,以此带动整个风车国畜牧业的发展链条。

总的来说,风车国非常乐于向其他国家出售自己的奶牛,丝毫不担心别人会不会抢走他们的市场。

因为别人买得越多,他们从中获取的利润就越高,等于是别人在养牛的同时,也顺带养活了风车国的相关产业。

这种坐享其成的好事,他们自然不会放过,不仅不会拒绝,还会拿出十二分的热情款待客户,尽全力促成交易。

对风车国来说,天朝是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虽然此次前来采购奶牛的,只是天朝在北非的一块殖民地。

但如果能借助这个机会,让风车国的奶牛进入天朝市场,进而被大量引进,那么风车国将获得可观的收益,说不定还能借此重振昔日风车帝国的辉煌!

尽管日不落和高卢通过施压与劝诱,试图让风车国不要与天朝的北非殖民地做生意。

但他们却无法给予风车国任何实际好处,反而要风车国承担损失!

这种赔本买卖,风车国当然不愿意接受。

一想到天朝那广阔的市场,风车国人就忍不住心动不已!

面对如此诱人的利益,风车国对日不落与高卢的要求自然置之不理!

“嗯,不错,这奶牛至少有1400斤了吧?”

张之洞对风车国的黑白花奶牛很感兴趣。

他查阅过相关资料,据说这是世界上产奶量最高的品种,而且性格温顺,易于饲养。

“总督阁下果然有眼光!这头大的有1500斤,小的也有1300斤,一般都在1400斤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