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再从贫民中招募三万人补充即可,反正国内穷苦人多的是。
相反,他们自身的利益才是重中之重,绝对不容许受到任何威胁。
而他们的核心资产大多位于色雷斯一带,其中多数集中在君士坦丁堡之中。
只要战火不蔓延到这里,这场战争对他们而言就无异于隔岸观火,甚至还可以借着战争的机会大捞一笔,趁势赚取战争带来的红利。
对此,苏丹也只能表示无可奈何。
于是,他召集了军中的将领们,向他们征询意见,是否可以在确保君士坦丁堡安全的前提下,派出一部分兵力去解救被困于普列文要塞的奥斯曼军队?
听到苏丹的询问,军方显得颇为为难。
“陛下,我们目前的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五万人,光是用于保卫君士坦丁堡,都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倘若再抽出一部分兵力去救援普列文,那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力量必然会进一步削弱,届时城市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更何况,白熊在普列文一带集结了将近五十万大军,哪怕我们倾尽全部兵力前往,也未必能够突破他们的包围圈!”
“如今既要守护君士坦丁堡的安全,又想分兵营救要塞中的友军,坦白说,这个任务我们实在难以完成!”
军方当然也希望能救出被困的士兵,毕竟谁都不愿意在将来自己陷入绝境时被战友抛弃。
但问题是,他们的能力确实有限,实在无法在确保君士坦丁堡安然无恙的前提下,再去完成如此艰巨的救援任务。
前者或许还有实现的可能,而后者几乎可以说难如登天!
听到军方的回答,苏丹陷入沉默。
他长叹一声,说道:“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勇士被白熊消灭,却什么都不能做吗?”
听到这番话,军方众人也纷纷陷入沉默。
就在此时,一位年轻的参谋突然开口道:“陛下,我们或许可以向那群天朝来的军官请教一下,他们也许有办法。”
听到这话,苏丹眼前一亮。
对啊!天朝不是派来了一支军官团吗?
自己怎么就没想起来向他们咨询一下意见呢?
于是,苏丹立刻下令,召见由汉军派遣到奥斯曼的军官团代表。
这位代表是一名年仅三十出头的少将,名叫赵成明,虽然年纪不大,但实战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练兵。
当初那支原本只是京城的民夫队伍,就是由他一手调教成军的。
因此,在他抵达奥斯曼后,苏丹立刻安排了一支部队交给他,希望他能协助训练新军。
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多月,苏丹也正好想了解一下这支新军的训练成效。
“赵将军,不知新军训练得如何?现在是否具备出战能力?”
若要营救被困的奥斯曼军队,唯一的希望便寄托在这支新军身上了。
若是这支新军能够发挥作用,那么此事还有一线生机;若它派不上用场,那这件事恐怕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新军的训练尚未全部完成,不过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战斗力也初具规模,苏丹这是有意让新军参战吗?”
赵成明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方的意图,便直接开口询问道。
“呵呵,赵将军果然心思缜密,不错,我们有意派遣军队前往救援普列文要塞的守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赵成明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苏丹显然是在暗示希望由汉军方面出面,派遣新军去营救被困于普列文要塞的奥斯曼士兵。
但这想法未免太过天真,奥斯曼到底有多少兵力,白熊又有多少?
就凭这点人、几杆破枪,真能打得赢白熊?
尽管他对这支由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新军战斗力颇有信心,但新军的兵力毕竟有限。
指望两万新军去硬撼四十多万白熊大军,这不是开玩笑吗?
于是他直接说道:“苏丹阁下,请恕我直言,贵军想要从白熊手中救出被困在普列文要塞的部队,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这一番话一出,那些原本就反对出兵的贵族们立刻纷纷响应。
“我就说吧!不能出兵,根本打不赢!”
“没错,要是把军队全派出去,结果没能救出人反而在野外损失惨重,那君士坦丁堡可就危险了,奥德利人在维也纳的教训还摆在眼前呢!”
在普奥战争中,奥迪利人从维也纳抽调兵力北上,意图解救布拉格的军事行动,被各国史学家视为这场战争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