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中握着的是一把加装瞄准镜的毛瑟98步枪,只要枪手技术过硬,四百米以内的目标都能被精准命中!
而且他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能准确判断左右两组的包抄进度,并根据敌情把握进攻时机。
汉军采用的是三三制进攻战术,这种战术比当时欧洲各国军队尝试的散兵线更为灵活、分散。
其优势在于,仅需少量兵力,就能在多个方向形成合围,使敌人腹背受敌、应接不暇,从而陷入被动局面。
此时,那群意图伏击的土匪,还并未察觉自己已经处于生死边缘。
因为汉军原本就分布得很散,所以他们并未察觉到敌方的调动。
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正前方那群逐渐靠近的汉军士兵身上。
“快了,都准备好,第一轮集中火力干掉这四个,接着再分头追击剩下的六个,把这群人解决后,剩下那群手无寸铁的书生就好收拾了!”
土匪们分配好任务后,耐心等待。
这里是汉军测量田地的必经之路,他们迟早会走近。
所以他们只需以逸待劳,在这里守株待兔即可。
唯一的难点是,汉军士兵分布太广,他们无法在第一轮射击中一锅端。
即使打掉前四人,还得花些力气去围剿其他六人。
不过汉军不熟悉地形,而他们又有本地地主带路,要追上并消灭对方并不困难。
眼看着汉军毫无警觉地一步步靠近,几名土匪已经悄悄探出头,将枪口对准了目标!
就在他们准备扣动扳机的一瞬间,砰的一声,一名土匪头部一歪,眉心一个小孔,后脑却炸开了花,子弹穿透了他的脑袋,巨大的冲击力将后脑勺撕裂开来!
“卧倒,射击!”
听到枪声,汉军的四名战士立刻趴在地上,朝田埂边的土匪开火。
土匪们毫无防备,没料到对方竟然先动手了,再加上汉军火力猛烈,虽然只有四个人,但他们的子弹不用反复装填,打完一发只需拉一次枪栓。
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汉军便连续射出了数十发子弹,而土匪这边,使用的还都是火绳枪和鸟枪。
不仅射程近,装填速度也慢,汉军卧倒后,土匪的第一轮射击基本都打空了,根本没能造成任何伤害。
反而在汉军的猛烈射击下,接连有人中弹,好几个人当场毙命。
砰!
“一个!”
砰!
“两个!”
更糟糕的是,远处树梢上还藏着一名汉军狙击手,正对他们逐一狙杀。
那人一口气打光了弹匣里的子弹,每一发都精准命中一人,使得土匪这边不断有人倒下。
更致命的是,左右两翼负责包抄的汉军战士已经到位,从侧面对土匪发动了猛烈进攻。
轰!
汉军战士甚至开始往土匪藏身的田埂里扔手雷,爆炸声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击。
战斗结束,这群土匪连十分钟都没撑过去,就被汉军彻底消灭!
消灭这二十名土匪后,汉军立刻察觉到情况不对。
“这群土匪明显是有准备的,恐怕不只是对我们下手了!”
“我们必须通知连长他们!”
“这里不能再待下去了!”
因为不确定对方是否还有后续部队,同时担心杨寨主力部队的安全。
于是刘班长立即下令:“停止土地清查,准备撤退,返回杨寨!”
与此同时,杨寨方向,一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也已接近尾声。
二头山的二当家带着五十多号人原本是想来骚扰杨寨的汉军,但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就被汉军侦察兵发现。
毕竟,这群土匪毫无纪律,也不懂如何隐藏行踪。
他们这么大张旗鼓地靠近,要是汉军还没发现,那只能说明汉军无能。
在侦察兵确认土匪动向后,高城立刻下令,让部队主动设伏,在他们必经之路上伏击。
这群土匪万万没想到,在距离杨寨还有一公里的地方,他们就落入了汉军的包围圈。
杨寨这边的汉军配备了两挺重机枪和两门火炮,火力强度完全不是下乡清查的小队能比的!
于是,战斗刚一打响,土匪们才惊觉,他们惹上了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
在进入汉军火力封锁区后,这股土匪还没撑过五分钟,就被彻底歼灭!
由于土匪战斗力太弱,汉军这边没有任何伤亡,甚至冲锋号都没来得及吹,对方就已经举白旗投降了!
因为有人投降,汉军也得以从中审问出一些情报。
当得知土匪的目标是县城时,高城脸色一沉。
“县城有危险,立刻撤军,增援县城!”
土匪有两三百人,而县城留守兵力只有一个排。
如果对方强攻,汉军或许还能守住。
但更可怕的是他们派人混进城,里应外合,那样的话,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