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伙计、工匠三十二名(1 / 2)

张宅后院的皂角树叶子还挂着夜露。

韩老伯带着两个小厮抬来榆木账台,台面新刷的桐油映着晨光。

张勤展开桑皮纸海图时,卷轴末端的玉轴轻轻磕在台沿。

兰蔻铺的伙计们挤在柿树东侧,有人手里还攥着包香料的绢帕。

香皂工坊的匠人聚在西边,刘大裤脚沾着昨夜的皂角渣。

众人脚边堆着准备装船的货样,雕花漆盒垒成塔,香皂坯子散着桂花味。

此次随我大唐使团出发。张勤用镇纸压平海图,绢面露出倭国四岛的墨线。

他取银簪点向本州岛西岸:使团驻地石见郡,我们的分号就设在此处。

簪尖在二字上圈划。

染匠孙二郎突然蹲下摸图:这地方临海?

他指甲缝的靛蓝染上海图,那可好,晒布方便。

绣娘周娘子却蹙眉:倭人穿麻还是穿绢?

她袖中滑出半幅苏绣,正好盖在海图上的难波津。

张勤取算盘拨弄:使团有二百卫兵驻扎,安全无忧。

算珠声里,他忽指图上山形:石见靠海,倭人云集。

刘大闻言眼睛发亮,从怀里掏出块银镜:那倭人也会用香胰子的吧!

日晷显示时间已到辰时,海图已被众人围得不见绢面。

张勤最后用朱笔在石见位置画圈:五年为期,归时所有人共得分红五成。

他忽压低声,若有意外,抚恤金够一家老小衣食二十年。

刘大又蹲下摸船模:东家的意思,是要带锅灶漂洋过海?

倭国可有烧碱?

带三套模子去。张勤从袖中取出巴掌大的肥皂模,锡模在晨光中泛灰白。

倭国多桕树,可制桕油皂。

他突然抬高声,家中独子的,现在可退后一步。

人群里一阵窸窣。

染坊孙二郎挠头:俺娘就俺一个儿...话没说完被老匠人拽到后排。

绣娘周娘子却往前挤:奴家兄弟四个!

她腰间针线包哗啦响,倭国贵人可爱刺绣?

张勤令韩老伯抬出钱箱:安家费一百贯,月钱照长安例加两倍。

铜钱倒出时,他特意添了句,孩儿们可由我亲自安排学堂就学。

苏福带着两个壮仆抬来榆木契约板,板上的桐油味混着墨香。

刘大用指腹摩挲着伤亡抚恤一千贯的刻字,突然解下沾满皂沫的粗布围裙。

某去!他声音震得槐叶簌簌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