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小野妹子(1 / 2)

太极殿,朝议。

张勤从袖中取出一枚锈蚀箭镞,轻轻置于图上。

此物是在倭商货箱夹层发现,与洛阳出土的隋军箭镞制式相同。

箭镞在烛光下泛着青黑色光泽,尾端还残留着干涸的泥渍。

侍立在侧的黄门侍郎忽然插话:去岁有登州渔民言,曾在鲸海孤岛见前朝战船残骸。

他上前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海湾,据说桅杆上还缠着丝帛,似是旌旗残片。

李渊取过箭镞细细端详,忽然对掌案女官道:取《隋书·东夷传》来。

待书卷展开,他指着一段记载:炀帝曾遣舟师自东莱出渤海...

话音未落,忽有凉风穿殿,吹得烛火摇曳不定。

张勤趁机呈上另一卷图:臣已绘就使团航线,可自明州出发,借季风旬日可达。

他指尖划过一道朱砂线,若遇倭人阻拦,便说寻访前朝将士遗骸,乃彰显天朝仁德。

李渊执朱笔在青藤纸上批阅:准遣使团,以礼部郎中为使,携太常寺祭文前往。

笔锋在二字上顿了顿,添注妥善收殓,归葬故里八字。

殿外传来报晓钟声,惊起了檐下栖息的宿鸟。

......

鸿胪客馆的青瓦结满露珠,檐角铜铃在晨风中发出细响。

张勤手持黄绢圣旨迈过石阶时,守门的倭国随从抱着竹枪靠坐门框,鼾声正浓。

圣旨末端的白玉轴无意间磕在青石阶上,的一声脆响惊动了廊下铜风铃。

大唐皇帝诏,宣倭国遣唐使即刻入朝。

张勤展开绢帛,晨风拂得圣旨微微起伏。

绢面金丝绣的云纹在曦光中泛着柔光。

客舍纸门地被拉开,副使吉士驹跌撞而出。

他左脚趿着木屐,右脚却套着睡袜,腰间的菊缀腰带胡乱系着,衣领还翻卷在内。

见到黄绢圣旨,他慌忙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的一声闷响在庭院回荡。

下臣...下臣接旨。

吉士驹的官话带着浓重口音,双手过顶接旨时微微发颤。

他起身时踩到自己的衣带,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忙用袖口擦拭圣旨玉轴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这时廊下传来竹枪倒地的声响,原来打盹的随从惊醒后慌得武器都拿不稳了。

张勤注意到吉士驹的笏板拿反了,象牙制的笏板尾端朝上,在晨光中泛着惨白的光。

几只早起的麻雀落在院中柿树上,啄食着昨夜散落的糕饼碎屑。

太极殿的景阳钟撞响第九声时,倭国正使小野妹子正踏过高门槛。

他身着的靛青色朝服明显褪了色,肘部织金云纹泛出灰白。

当玉带扣撞上紫檀门槛时,那枚青玉蝶佩地迸裂,碎片溅到金砖上。

下国小臣叩见陛下。

他伏身时动作过于急促,象牙笏板从掌心滑出,在金砖上擦出细微的刮痕。

额头贴在冰凉的地面,却能看见碎玉片反射着殿内的烛光。

张勤站在丹陛东侧,注意到这位使臣扶地时右手小指微微抽搐。

当小野妹子抬起头时,脸上堆出的笑容让眼尾挤出细纹,但瞳孔里一闪而过的厉色没能逃过观察。

他重新捧起笏板的动作过于刻板,指节绷得发白。

臣奉吾国大王之命,特来献上琥珀十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