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摸啊马(1 / 2)

试教那日,他抱杏儿林儿指图念-ā ā。

婴孩竟模仿唇形发出模糊音节。

苏怡惊喜:这比《千字文》更易上口!

张勤又设计声调手势:平伸手掌示平声,上扬表二声,转折为三声,下划是四声。

书成时共三卷:首卷拼音基础,二卷拼读练习,三卷注音版《千字文》。

张勤用棉线装订,封面题蒙养捷法。

他知这套教材太过超前,只嘱家人:此乃家学,先莫外传。

但见杏儿抓书页咿呀学语的模样,这些天的忙活,还是值得的。

暂歇数日后,张勤的书房案头常摊着《切韵》与自制的拼音表。

每日从书局回来后,总是有一个时辰取朱笔在稿纸勾画。

首日从声母起,在音旁楷书八、拔、巴三字,各注阴平、阳平、阴平。

苏怡哄睡孩子经过,见稿上音列波、博、伯,笑指字。

此字在《礼记》读如。

张勤提笔添注:又读bai,伯仲叔季。

笔尖在纸角点墨:待朝廷推广后,需设专人考订多音字。

天渐渐热了,他专注整理鼻音韵母。

写音时停笔沉吟,安、俺、暗三字皆上声,遂添字补去声。

小禾摇扇侍墨,见稿纸堆叠渐厚,嘟囔:郎君这般写法,没三年不成册。

张勤以镇纸压平卷角:此乃种子,待撒入官学沃土。

某夜雷雨,他校到eng韵。

风、逢、奉三字写罢,总觉不全。

忽闻杏儿梦中呓语,忙添灯、等、凳一组。

林素问来送安神汤,见稿上并排,打趣:师姐弟倒凑成对仗。

入秋时,编至难音zhi chi shi。

张勤特向国子监借《方言考》,在蜘、池、史中原正音。

有日秦王遣人问伤药方,他正写字注音,顺手在药方角落添zhi音小注。

使者诧异:县公这是作甚?

张勤封缄答:他日刊行书堂所用,可方便乡野民众识字。

最费神是口语字。

编声母时,字好寻,字易得,却难觅第三字。

某日听韩芸骂,忙捉她问:惹字怎用?

童子比划:惹祸的惹!

遂添字入音。

腊月雪夜,手稿盈尺。

张勤用蓝布封面装订成册,题《音蒙初阶》。

苏怡见扉页空着撰者名,问道:不署真名?

他收册入匣:待陛下问起倭国图时,此物便是敲门砖。

窗外雪落无声,匣中aoe的墨迹,似已预见未来官学蒙童的朗朗书声。

休沐日,晨雾未散。

张勤将《音蒙初阶》手稿用蓝布包好,又取两件狐绒襁褓裹紧儿女。

苏怡系披风时轻笑:“才初夏,郎君也太小心。”

张勤试了试风口:“老师府邸近水,晨昏凉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