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书局开张(2 / 2)

张勤从袖中取出两卷手稿。

先展开的是官版《千字文》,又在旁铺开自己编的《三字经》。

王珪捻须细看:“这《三字经》句式新奇,不知出处?”

张勤答:“前些年教庄户孩童时编的,这次准备呈过陛下审阅。”

巳时三刻,三人一同进宫面圣。

两仪殿里炭火暖融,李渊正批阅元宵灯会的奏章。

张勤将两本书稿并呈:“《千字文》可习字,《三字经》宜蒙训。”

李渊命赵内侍接过大声朗读。

等听到“唐高祖,起义师”处停住:“唐高祖?莫非是朕将来的谥号。”

“微臣糊涂,请陛下赐罪。”张勤恍然大悟,立即躬身行礼。

“无妨,张卿这想的谥号倒是合朕心意,然而朕尚在世,这高祖之说,不吉利。”

“微臣明白,那便改成‘武德爷,起义师’如何?”张勤赶紧弥补道。

“善。”

李渊令内侍继续试读。

当念到“蚕吐丝,蜂酿蜜”时,皇帝颔首:“比《急就篇》更近民生。”

但看到“廿二史”处蹙眉,张勤立即解释:“此乃虚指历代史鉴。”

最终朱批“可刊”,另在页脚添注“幼学须正音律”,指“教不严”句需协韵。

回到书局,工匠们连夜赶工。

王木匠带人排活字时发现“稷”字缺模,张勤当场刻了陶字补上。

首印那日,墨香弥漫整条街坊。

长安书局设在西市的售书铺刚卸下门板,就有个穿短褐的工匠在门口探头。

伙计周小三正摆出青布包裹的新书,那工匠指着《三字经》问:“这册子多少钱?”

“三百文。”周小三答。工匠瞪圆眼:“往常蒙书不都要三贯钱么?”

他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纸页,“给我拿一本...不,两本!家里大小子开蒙,小的也能沾光。”

巳时未到,铺子前聚起七八个人。

有个卖胡饼的妇人攥着钱袋犹豫:“掌柜的,这书能翻看否?”

得到允许后,她小心翻开《千字文》,指尖避着墨迹细看,忽然对旁人说:“王婶,这字比蒙馆先生写得还齐整!”

两人各买了一本,用油纸包了揣进怀里。

午时,国子监的生员来采买,见铺前排起长队诧异:“今日怎这般热闹?”

排在前头的染坊帮工回头道:“这书便宜!咱攒半年钱就买得起。”

未时三刻,铺里《三字经》售罄。

周小三急奔书局报信,张勤正在库房验看新到的竹纸。

听闻消息,他令工匠连夜赶工加印。

翌日清晨,队伍排到了街口。

有个老丈牵着孙儿来,掏出串麻钱一枚枚数:“差二十文,掌柜通融否?”

周小三见孩子眼巴巴望着书,垫钱卖了。

老人走出几步又折回,塞来十来个蒸饼:“自家做的,抵那二十文。”

至午,秦王府派人采买百部《三字经》分发属官子弟。

车马堵了半条街,引得更多百姓围观。

绸缎庄伙计议论:“王府都买,定是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