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放大镜(2 / 2)

张勤发现有花蕾呈淡黄色,也有花蕾带紫晕。

他叫来苏怡:“怡儿你看,花未开而色已显,正宜做授粉。”

接下来十日,张勤带着韩其和小虎,每日清晨进棚操作。

张勤用银镊小心剥开母本花蕾去雄,小虎则在旁递上绸袋套好,韩其则在竹牌上刻记:“六月初五,高x矮组授粉三朵”。

午时再用新毛笔进行异交授粉。

而此时渭水河滩的玻璃工坊,随着工艺日渐纯熟,也出产了一批透亮无泡的玻璃料块。

坊长送来一部分,张勤拣选其中最纯净的几块带回书房,取炭笔在麻纸上画了个圆片图样,中央厚、边缘薄,形似扁豆。

过了几日,韩玉就过来定期汇报情况,顺带来取张勤的图纸。

而这段时间的耳濡目染,韩玉也基本掌握的孙李王的一些理论知识。

张勤指着图样,对韩玉说道:

“你这次回去就让他们试制此物,单面凸起的圆玻璃片,径约两寸,须磨得弧面匀整。”

而这段时间的耳濡目染,韩玉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他思考了片刻,皱眉提出想法:“铁具难雕弧面,不如铸铜模。或者先车个木胎,覆湿泥塑形,烧硬后作磨具。”

张勤点头:“具体工艺你们商量着来,交给你,我很放心。”

韩玉当天就迫不及待地回去格物坊,拿出图纸,告知了三人郎君的打算。

很快,工坊内设起打磨台。

王木匠旋出柏木圆模,李铁匠熔铜浇出带凹槽的基座。

孙窑头精选玻璃料,切成半指厚圆片。

工匠将玻璃片压在铜模上,蘸细河沙打磨。

初时不得法,磨出的弧面歪斜不平。

韩玉取过一片半成品对光查看,见弧面有凹凸,便提及郎君交代时说过的话,磨时需常转方向,力要匀。

他挽袖示范,双手压住玻璃片在沙盘上划八字旋转。

磨了半刻,对光一看,弧面果然平滑些许。

孙窑头恍然:“得像磨玉般悠着劲!”

没过几日,首片有效果的凸透镜制成。

韩玉亲自送来张宅郎君手中,只见厚处三分,薄处如纸,对光可见景物扭曲。

张勤令韩其捉来活果蝇,用细针固定在软木上。

他将镜片悬于果蝇上方半寸,缓缓调整距离。

忽见蝇眼在镜下竟大了许多,无数个六边形小眼密如蜂巢,映出点点光影。

韩其凑近一看,惊得后退半步:“蝇眼竟似镶满碎宝石!”

张勤又取一缕蚕丝置镜下,丝上绒毛根根可辨。

苏怡试看后,也甚是惊奇。

王木匠挠头:“早前磨镜时光觉着晃眼,原来真能放大!”

此后半月,工匠们改进工艺。

先用粗砂定形,再换细砂岩粉抛光,最后用麂皮蘸清水精磨。

磨出的镜片可放大十倍,张勤令人镶上梨木手柄,称为“放大镜”。

杏林堂几位医师试用后,连称可察疮口细状。

这单枚凸透镜虽简陋,却让众人感受放大细微处的玄妙。

而张勤已知,若将两片镜片组合,能有多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