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豌豆杂交、玻璃(1 / 2)

“若将父母血脉比作两条溪流,清浊各异。”

“子嗣血脉各承半流,浊流相遇则病显,清浊相抵则病隐。”

张勤指着病例册中一例表兄妹婚配连生三痴儿的记录。

“此家祖上必有痴傻浊流,表亲结合,浊流叠加,故病症必显。”

苏怡端茶进来,见沙盘图案,轻声道:“这倒似针灸配穴,主穴配辅穴,疗效各异。”

张勤点头:“怡儿比喻精当。医者诊病,若能知患者祖辈病症传承路径,或可预判疾患风险。”

他翻到一页记录某官员家族痛风症的病例。

“譬如此症,祖孙三代皆患,显是浊流强盛。若此类家族结亲,当提示其留意。”

孙思邈沉思良久:“然浊流清流肉眼难辨,如之奈何?”

张勤取出一盘绿豆与红豆:“可借物喻理。红豆代强质,绿豆代弱质。”

他抓取豆粒模拟交配。

“让医官们以豆粒推演,可见遗传大略。待日后显微技艺精进,或能直观测血脉传承之迹。”

此后数月,张勤常与杏林堂医师用豆粒、彩线演示遗传规律。

虽未提“基因”“染色体”等词,但“强质弱质”“清流浊流”之说渐被接受。

有医官接诊时,会私下提醒有家族痼疾者:“尊驾祖上有此症,结亲宜择血脉相远者。”

这悄然的认知转变,如春雨润物,正为后世优生学埋下种子。

而张勤深知,在唐代提出禁止近亲婚配为时尚早,但让医者意识到遗传风险,已是进步。

紧接着,张勤在书房铺开一卷新宣纸,开始撰写《豌豆杂交录》。

他先用炭笔勾勒出实验步骤草图。

选高茎与矮茎豌豆为父母本,花蕾期去雄、套袋、授粉、标记,收获后按性状分类计数。

写至关键处,他停笔沉思。

也不再思虑,直接写出【显性】【隐性】等超越时代的词汇。

他在卷首写道:“草木繁衍,其形质传承或有定数。今以豌豆为试,观其高矮、圆皱之变,或可窥天道一斑。”

张勤让苏管家安排人在张宅后院菜地东头清出一块三分见方的空地。

他亲自用石灰粉划出十几个小畦,再搭个暖棚,种些豌豆做实验。

苏福带着两个仆役,按张勤画的图样,用竹竿搭起一人高的棚架,顶上覆着浸过桐油的厚麻布,四周围上草帘。

棚内垒了三个砖灶,灶膛通着陶管,冬日可烧炭保温。

同时,张勤从西市种子铺买来两袋豌豆种:一袋粒大圆润,一袋粒小带皱。

他叫来韩其和小虎,在棚内指着畦田道:“你们学堂回来空闲之余,这一小块地也安排给你们打理了。”

“这畦种圆粒为父代,邻畦种皱粒。花开前需去雄套袋,异株授粉。”

他将演示如何用薄绸袋罩住花蕾,如何用毛笔尖蘸取花粉。

小虎好奇:“师叔,给豌豆花配种作甚?”

张勤道:“观其子嗣形貌变化,可推演血脉传承之理。”

苏怡会意:“可是与医道中病症遗传相关?”

张勤点头:“正是。若此法成,此为基础,或可探究某些疾患传承路径。”

豌豆之安排定下后,接下来便是玻璃的研制该提上日程了。

既可售卖玻璃制品,又能为后面放大镜、望远镜甚至于显微镜打基础。

于是四月中旬的几个晚上,在张勤入睡前,总是在书房铺开一张厚麻纸,就着油灯,用细炭笔勾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