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 第83章 老师,学生准备给佃户月俸

第83章 老师,学生准备给佃户月俸(2 / 2)

魏徵点点头,又提出另一个问题:“即便佃户尽力,若天时不协,大旱大涝,田里收成大减,甚至绝收。”

“你不仅要照付月俸,朝廷的田亩税却是一文不能少的。”

“这双重的亏空,你那香皂生意虽好,可能填得上?需知,商利终有竟时,田赋却是年年都要缴的。”

这话问到了关键处。

张勤沉默了一下,香皂生意虽收入不菲,但确实不可能无限扩张。

他沉思良久,抬头道:“老师所虑极是。所以学生还在想,不能光指着田里那点原粮和香皂。”

“或许……可以在粮食本身上再做些文章。”

“哦?”魏徵露出感兴趣的神色,“粮食如何做文章?”

“学生观察,如今市面上的粟米,多是脱壳即售,烹煮费时,口感也粗粝。”

张勤边想边说,“咱们能否自己建个磨坊,将收上来的粟米,细细研磨,筛去粗麸,得出更精细的粟米粉?”

“或者,将新收的麦子,烘炒后磨成炒面?这些东西,易于储存,食用方便,城里讲究些的人家,或许都愿意多花些钱购买。”

“如此,同样的粮食,经过咱们的手,价值便能提升一些,多少能贴补些风险。”

魏徵捻须沉吟:“将粮食精工细作,提升其值……这倒是一条路子。”

“只是这磨坊、人工,又是一笔开销,且这等精粮,销路如何,尚未可知。”

“学生明白。”张勤道,

听了魏徵的提醒,张勤的思路反而更活泛了些,他顺着刚才的话头。

“老师,学生方才想到,这粮食精加工,或许还不止于磨粉。譬如军中或远行所用干粮,若是做得好了,也是一条路子。”

“军粮?”魏徵挑眉,“如今军中多是携带粟米,埋锅造饭,或是捣碎了做糗糒,既重且硬,滋味更谈不上。”

“学生曾在杂书中见过一种‘光饼’的制法,”张勤回忆着描述。

“取麦粉,加少许盐,揉制成团,擀成薄饼,中心穿孔,先蒸后烤,使其水分尽去,坚脆耐存。”

“这种饼极干极硬,但不易腐坏,携带轻便,食用时以水或汤泡软即可,甚为便利。”

“若在配方中略加些胡麻、饴糖,滋味更佳,不仅可供军用,商旅远行之人想必也愿意购置。”

魏徵听得认真,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

“若真能制出这等耐存便携之食,于军旅、行商确是福音。”

“只是…这制法听起来虽不繁复,火候掌握却需经验,大规模制作恐非易事。”

“再者,此法军中可以自行制作,想要让其在外直接购买,几无可能。”

“学生明白。”张勤点头,“此事与那香皂不同,牵扯更广。学生只是先有此念,具体能否成行,还需仔细参详。”

“或许可先在自家田庄小规模试制一些,除了光饼,也可试试将粟米、豆类炒熟磨粉,混合些干果碎、盐,用热水一冲便能食用,或许也能行得通。”

他顿了顿。

“总之,学生的想法是,不能只盯着田里收多少原粮,得想办法让这些粮食经过咱们的手,变成更耐存、更方便、甚至更好吃的东西,价值才能上去。”

“如此,就算推行月俸遇上灾年,有了这几样进项,也能多几分扛风险的底气。”

“香皂之利虽好,终是妆奁之物,这粮食根本,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