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终末骸骨法典 > 第190章 铁誓回响与魂质网络

第190章 铁誓回响与魂质网络(1 / 2)

西北机械废渊深处传来的二进制编码流并未因林刻发出的和平标识而中断或改变,它依旧以那种古老、刻板、不容置疑的节奏重复着,如同一个沉睡了太久的存在在无意识地呢喃着核心指令。

然而,在助研者一号持续不断的监听中,一丝极其微小的变化被捕捉到了。在原本重复的“检测到高能量冲突……协议‘守护者’激活……扫描适格者……清除不稳定因素……”的编码流中,偶尔会插入一个极其短暂的、全新的数据包。这个数据包并非回应,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回响”或“冗余复制”。

助研者一号立刻将其隔离、放大、破译。内容简单到令人困惑,只有两个不断重复的词语,使用的是最古老的机械语根:

“身份?权限?”

没有敌意,没有警告,只有最根本的、如同程序自检般的疑问。仿佛那苏醒中的存在,感知到了外来的、未被识别编码的接触,其最底层的逻辑本能地发出了质询。

“尝试回应。发送我方标识:‘骸骨王庭’。权限代码…发送空白。”林刻下令。他不知道所谓的“权限”是什么,但他必须尝试。

回应发出后,那“身份?权限?”的回响数据包停顿了片刻,随后再次出现,但这次后面多了一小段乱码,仿佛系统因无法识别而产生了微小的错乱。

“对方逻辑核心似乎仍处于半休眠状态,无法处理复杂信息交互。但其底层协议对‘未知接触’有基础响应机制。”助研者一号分析道,“建议维持最低限度单向信息流,持续发送无害标识,建立‘存在认知’,避免刺激。”

“批准。持续发送和平标识与‘骸骨王庭’名称编码。”林刻认可了这个方案。与这样一个古老存在的交流,急不得。能先混个“脸熟”,让它不至于一醒来就将王庭列为“不稳定因素”予以清除,就是现阶段最大的成功。

与此同时,对“铁誓”苏醒进度的监控也在加紧。震源深度每日上升速度已稳定在五米,低频信号的强度每周提升约百分之二。助研者一号根据这些数据更新了预测模型:

“按照当前线性增长速率,震源将于五十八天后突破地表。但存在百分之三十五可能性,其能量积累过程非线性的,可能在最后阶段加速。另,检测到其能量汲取范围正在缓慢扩大,已触及我方三处边缘监控节点,目前仅表现为背景能量水平轻微下降,未触发警报。”

一个潜在的巨兽正在脚下缓缓翻身,它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整个区域的能量场。林刻下令加强了西北方向的地面结构监测,并开始秘密构筑几条通往更深层地下避难所的通道,以备不时之需。

王庭内部,“魂质扩散器”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在不触及“平衡体”本身的前提下,高效收集那些自然逸散的“中性魂质”。助研者一号提出的“共鸣引导”方案的核心,是一种基于灰烬钢特殊性质的“魂质虹吸”回路。

研发团队(由几名拥有相关天赋的亡灵工匠和助研者一号的分线程构成)发现,经过特殊蚀刻处理的灰烬钢,对“中性魂质”表现出极强的亲和性与导流性。它们设计出极细的、中空的灰烬钢导管,如同植物的根须般,小心翼翼地布设在平台周围的光晕边缘。

这些导管并非强行抽取,而是通过精确模拟“平衡体”自身能量波动的特定频率,产生一种温和的“共鸣虹吸”效应,将那些原本会自然消散在空气中的魂质,轻柔地引导进入导管网络。

首套实验性回路很快建成。当系统启动时,可以看到淡淡的灰白色光晕如同被无形的引力吸引,缓缓流入那些几乎看不见的纤细导管中,沿着预设的路径,流向第一个测试点——一座小型的灰烬熔炉原型机。

结果令人振奋!

当富含魂质的能量流注入熔炉时,炉内火焰的稳定性提升了百分之十五,规则碎片的能量转化效率提升了惊人的百分之九!锻造出的灰烬钢试件,其死灵共鸣特性也有了显着增强!

“成功了!”即便是亡灵工匠,其魂火中也传递出激动的波动。

更大的测试随之展开。第二条导管回路被引向幽影守卫的武器架。其佩戴的灰烬巨刃在魂质能量的持续滋养下,刀身上的符文愈发深邃,散发出的寒意几乎能冻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