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朱由校 儿子,是爸爸没护好你。当年被郑贵妃和西李折腾得没精力顾你,委屈了。”
朱厚照:“总结一下,天启的童年=亲妈早逝+西李抚养+爷爷驾崩+爸爸被药死,这开局难度直接拉满。”
朱由校:“@朱常洛 有爸爸这句话,我也就满足了。”
朱由校:“我接着说。爸爸驾崩时,西李就住在乾清宫,大臣们怀疑她想借机垂帘听政,于是刘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上疏,要求她搬到别的宫去,这就爆发了移宫案。
一场权力争夺开始了,太监王安迎我即位。西李派李进忠阻拦,好几次让人叫我回来,不准我去文华殿。
我最后还是登上了皇位,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第二年为天启。并且逮捕了辽东总兵官李如柏。
十月,把爷爷万历皇帝、孝端显皇后葬到定陵。命辽东巡抚兵部侍郎袁应泰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
朱厚照:“移宫案?这是继梃击案、红丸案后的明末三连啊!西李还想垂帘听政?她怕不是把自己当武则天了。”
朱高煦:“李进忠?这名字听着耳熟……是不是后来改名叫魏忠贤那个?好家伙,从拦皇上登基就开始作妖。”
朱雄英:“大臣们也是刚,直接硬闯要西李挪窝,这比当年我皇爷爷逼我四叔认错还刺激。天启你当时怕是腿都软了吧。”
秦良玉:“王安这太监还算靠谱,关键时刻能护着皇上。西李派的人拦路,跟边疆的拦路虎似的,就得硬闯过去。”
戚继光:“刚登基就处理李如柏、换辽东经略,这节奏够快!就是熊廷弼被换有点可惜,他守辽东还是有一套的。”
朱厚熜:“移宫案、定陵、辽东换将……你这刚上位就三连操作,比我当年对付杨廷和还忙。就是别光顾着干活,小心被人下套。”
朱棣:“西李占着乾清宫不挪窝?这跟抢皇位没区别!换我当年,直接让人把宫殿门拆了,看她走不走。”
朱祁镇:“我当年被弟弟软禁都没这么憋屈……你这登基跟闯关似的,过了西李这关还有辽东那堆烂摊子。”
朱祁钰:“大臣们也是为了国本,要是西李真垂帘听政,指不定比后来魏忠贤折腾得还厉害。移宫案办得对。”
海瑞:“刘一燝等大臣以死相争,保天启皇上顺利登基,此乃社稷之幸!西李恋栈乾清宫,实乃乱政之源。”
袁崇焕:“辽东换将太频繁不是好事,熊经略刚稳住局面就被换,后来袁应泰……唉,不提了。”
朱由校:“当时哪懂什么垂帘听政,就觉得西李赖着不走挺烦的。大臣们吵吵嚷嚷把我架到文华殿,稀里糊涂就登基了。”
朱元璋:“架得好!就得这么硬气!西李那号人,就得给她点颜色看看。你要是敢怂,我掀了你木匠摊子。”
朱常洛:“儿子比我当年强,至少没被人拿捏住。就是辽东那边……可得盯紧了,别再出岔子。”
朱厚照:“总结天启登基流程,爸爸驾崩→西李占宫→大臣硬闯→太监护驾→闯关成功→改元干活。这剧情能拍三集连续剧[鼓掌动态图]”
朱由校:“别总结了,今天就到这儿吧,有劳@朱雄英 @秦良玉 咱们明天继续。”
朱雄英:“没事,那咱们明天继续。”
秦良玉:“那好,明天见!”
“啪!”
秦良玉:“预知后事如何,”
朱雄英:“请继续关注下一章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