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21章 明英宗朱祁镇(5)

第121章 明英宗朱祁镇(5)(2 / 2)

朱瞻基:“这也学我?”

杨荣:“这难道怪我喽?自己几斤几两不清楚吗?”

朱瞻基:“我当年亲征是因为二叔汉王就在眼皮子底下闹,而且有张辅这些老将跟着,你倒好,被个太监一撺掇就敢往瓦剌堆里冲?”

朱厚照:“哎哎哎,宣德爷别生气!英宗爷这是‘热血青年想证明自己’,跟我当年想亲征小王子似的,就是……没我运气好。”

朱厚熜:“堂兄,英宗爷这叫东施效颦。宣德爷亲征是有预案有底牌,他这纯属‘裸奔式御驾亲征’——王振那货懂个屁的军事!”

徐达:“御驾亲征不是过家家!得有靠谱的将军、充足的粮草、周密的计划!大哥当年亲征,哪回不是把家底摸得门儿清?王振这种连马都骑不稳的,也配跟着掺和?”

戚继光:“这就跟没练过武就敢上擂台似的,纯属找揍!也先巴不得你亲征呢,人家在漠北待了多少年,地形比你熟,兵力比你散,这仗从一开始就悬。”

秦良玉:“二十来岁想干番大事是好事,可也得听劝啊!老臣们劝阻肯定有道理,偏信王振一个人的,这不等于把方向盘交给醉汉吗?”

朱祁镇:“当时就觉得……爸爸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而且王振说瓦剌不堪一击,三天就能打跑。”

朱祁钰:“哥你可别再提王振了!他就是想借着亲征捞军功,哪管你死活?大军出发时连粮草都没备齐,这哪是亲征,分明是去郊游!”

杨溥:“当年宣德皇上亲征,我们仨提前三个月就开始筹备,粮草、军械、路线反复核对。英宗皇上这倒好,说走就走,跟赶庙会似的。”

海瑞:“君王之勇,在纳谏,在谋断,不在逞一时之快。英宗皇上轻信谗言,置江山社稷于险地,此乃大过——王振之罪,罄竹难书!”

朱元璋:“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以为御驾亲征就是穿身铠甲喊两句口号?当年我打鄱阳湖,光侦查就用了半个月!你倒好,被个阉人忽悠得找不着北!”

朱棣:“@朱瞻基 都怪你!当年亲征把他带坏了!”

朱棣:“@朱祁镇 我亲征是带着张玉、朱能这些猛人,你带个王振?还不如带条狗!”

朱祁钰:“当时,朝廷的军队主力都在外地,仓促之间难以集结。我哥于是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也就是我监国。”

朱厚照:“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打肿脸充胖子也不是这么玩的啊。”

朱厚熜:“也先又不傻,主力在外头,临时凑的兵能有多少战斗力?怕是连队列都站不齐——立两岁太子监国,这是把后路都赌上了。”

徐达:“兵不在多而在精!临时拼凑的二十万,不如十万精兵管用。当年我打平江,围了八个月才动手,哪敢这么仓促?英宗这是拿江山当儿戏!”

戚继光:“最要命的是‘号称五十万’,这情报一漏,也先立马就知道你心虚。就跟我对付倭寇似的,你兵力虚实被人摸透,还打个啥?”

秦良玉:“立太子、留监国,这点还算稳妥,知道给自己留条后路。就是这军队拼凑得太急,跟我临时招募乡勇似的,没经过磨合,遇着硬仗准慌。”

朱祁镇:“当时就想着赶紧出兵,没顾上那么多……母后哭着不让去,我硬劝才答应的,立太子也是让她放心。”

朱祁钰:“放心?我监国那几天,天天睡不着觉!朝堂上老臣们吵成一锅粥,前线粮草还没凑齐,大军就开拔了——这哪是亲征,是去送人头!”

杨荣:“二十万人的粮草、军械,怎么也得准备个把月。英宗皇上这倒好,跟赶火车似的,王振说走就走,后勤官都快哭了。”

海瑞:“仓促兴师,未有不败者。以乌合之众当虎狼之师,以少年天子听奸佞之言,此乃取败之道——幸有郕王监国,否则京城危矣。”

朱元璋:“二十万临时兵?你咋不直接去给也先送锦旗呢!我当年打天下,每回出兵都得让徐达、常遇春把兵练熟了才动——你这是学谁的臭毛病!”

朱棣:“我亲征带的都是跟着我打了十几年的老兵,你这二十万,怕不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王振要是在我跟前,早被拖出去砍了!”

秦良玉:“好了好了,今天国庆节,不如……”

朱祁镇:“我后来也后悔啊,还是聊到这儿吧,辛苦@秦良玉 将军了。”

朱元璋:“我去缓口气。”

秦良玉:“好的英宗皇上@朱祁镇 。”

“啪!”

秦良玉:“要晓得后面咋个样子,就继续盯到下一章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