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各项指标,从最基础的氮、磷、钾含量,到有机质、腐殖酸、以及那十几种关键微量元素……
所有数据,全部,好得像一个神话!
这根本不是一块从东北运来的黑土能达到的标准!
这哪里是土壤?这简直是一本完美的土壤学教科书!是所有农业研究者耗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梦幻模型!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土壤改良到这种程度!”
张专家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在质问冥冥中的神明,“这……这完全不符合自然规律!”
那几位等着看好戏的夫人,见到专家们这副失魂落魄、如丧考妣的模样,也都彻底傻眼了。
什么情况?
剧本怎么不是这么演的?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又悦耳的声音,在他们身后悠悠响起。
“张专家,或许,你们的分析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
众人猛地回头。
只见苏白抱着女儿,不知何时已经款款走到他们面前,姿态优雅得像是在参加一场高端的学术沙龙。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失神的张专家手里,轻轻抽走了那份报告。
只扫了一眼,便摇头,唇边勾起一抹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你们只看到了土壤的化学成分,”她抬手指着脚下那片肥沃到发光的土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敲击在每个人的耳膜上。
“却没有关注,它真正的核心——微生物菌群结构。”
微生物菌群?
张专家浑身一震,这个极度前沿,在国内几乎还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的词汇,从这个年轻女人嘴里说出来,竟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权威。
苏白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一场即兴的“学术讲座”,就此拉开序幕。
“土壤,从来不是无机物的简单堆砌。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以亿万微生物为基础的生命共同体。”
“比如,你们检测到极高的氮元素含量,就只觉得是肥料的功劳。但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因为土壤里富集了高效的、变异的固氮菌群?它们能将空气中游离的氮,直接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氮肥,一座永不枯竭的天然氮肥厂。”
她的话,像一道闪电,狠狠劈开张专家的天灵盖!
对啊!固氮菌!这个最基础的逻辑,他怎么就没想到!
“还有磷元素,”苏白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土壤中大部分磷是以难溶性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的‘死磷’,植物很难利用。但某些特定的菌根真菌网络,它们分泌的有机酸和磷酸酶,可以活化这些沉睡的元素,把它变成‘活磷’,通过菌丝网络,源源不断地精准输送给植物根系。”
“至于你们看到的,这些植物为何如此健康,抗病性强到不可思议。那是因为我在这片土壤里,构建了一种绝对的‘优势菌群’。”
“它们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如植物生长激素和天然抗生素,能有效抑制一切有害病菌的入侵,同时极限促进植物生长,最终,形成一种完美的、良性协同的‘微生态共荣机制’。”
她的声音清冷平稳,讲述的内容,却让在场的所有农业博士、专家,感到一阵阵头皮发麻,脊背窜起凉意。
这个女人,她仿佛不是在讲土壤学。
她是在阐述一个全新的,关于“生命协同进化”的宏大生态理论!
她说的每一个名词,每一个理论,张专家都曾在最前沿的国外学术期刊上见过,但那都是零散的、处于猜想阶段的片段。
可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女人,却能将这些最顶尖、最复杂的理论,信手拈来,融会贯通,并且……清晰得令人发指地,指出了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向!
在场的所有专家,从最初的质疑,到震惊,再到最后,只剩下仰望和叹服。
张专家一张老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不是在给别人做调查,而是在被一位真正的学术宗师,当众批改他那篇幼稚可笑的论文。
他身后的几个年轻助手,更是已经下意识地从口袋里摸出了小本子和笔,两眼放光,恨不得把苏白说的每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那几位原本等着看世纪大笑话的夫人,则彻底听傻了。
她们一个字也听不懂,什么菌啊磷的,云里雾里。
但她们看得懂表情。
她们看得懂那些平时在基地里眼高于顶、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专家教授们。
此刻正像一群最虔诚的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围在苏白身边,不住地点头,脸上写满了敬佩、狂热,甚至是……崇拜。
这幅画面,比任何检测报告,都更让她们感到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恐慌和无力。
她们想看人家的笑话,结果,她们自己,成了这个下午最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