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京城的暗流(2 / 2)

她主动凑过去,在他的脸颊上,印下一个蜻蜓点水的吻。

陆枭看着她重新将挂坠合上,小心翼翼地挂在自己雪白的脖颈上,那银色的链子衬着她羊脂玉般的肌肤,竟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他的喉结,不受控制地滚动了一下。

“我去给你端鸡汤。”

男人几乎是落荒而逃,高大的背影里,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狼狈。

苏白看着他的背影,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

……

千里之外,京城。

一间充斥着旧书和尘埃味道的研究室里,方敬儒戴着老花镜,正专注地审视着面前一份泛黄的“地方志异”。

“清末……东海郡……海妖食人……其力可掀舟,其声能惑心……”

他用带着白手套的手,轻轻抚过那粗糙的纸页,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学究式的微笑。

这份“孤本”,做得天衣无缝。

无论是纸张的纤维,墨迹的渗透,还是那种独属于渔村海风的咸腥味,都完美得无可挑剔。

更重要的是,里面记载的“海妖”能力,与“守夜人”递交上来的,关于那个叫苏白的女孩的报告,惊人地相似。

他推了推眼镜,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是陈默吗?”他的声音温和而儒雅。

“老师!您找我?”电话那头,传来陈默激动又恭敬的声音。

“我这里,发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东西。”方敬儒缓缓说道,“一份关于古代海洋传说的孤本,里面的一些记载,或许对你的‘深渊语’研究,能有触类旁通的启发。你什么时候有空,过来一趟。”

“有!有空!我随时都有空!我这就过去!”

挂了电话,方敬儒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眼神幽深。

种子,已经播下。

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它在猜忌和恐惧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

同一时间,京城的另一端。

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特藏室里,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也收到了一份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

包裹没有署名,只有一个来自东海前哨的邮戳。

葛怀英教授,国内顶尖的海洋史专家,也是陆振国几十年的老战友。

他疑惑地拆开包裹,里面是一本更加破旧的,几乎要散架的航海日志。

日志的封皮已经脱落,只能依稀看到“定远号”三个墨迹模糊的字。

葛怀英的心头猛地一跳。

“定远号”!那不是明代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宝船舰队里的一艘补给船吗?关于它的记载,早已在历史中遗失,没想到……

他颤抖着手,翻开了那本脆弱的航海日志。

“永乐三年,六月十七,晴。过七洲洋,忽遇风暴,黑云如山倾,巨浪如龙脊。舰队大乱,指挥船与我船失联。全船皆以为必死……”

“危难之际,忽闻天籁之音,如鲸歌,如凤鸣。有女子踏浪而来,白衣胜雪,立于浪尖。其所过之处,风浪顿平。女子指引我船,于风暴之中,觅得生路。全船二百一十三人,叩首跪拜,称其为‘海神娘娘’……”

日志的最后,还附着一幅画。

画功粗糙,却神韵十足。

一个白衣女子,赤足立于浪涛之上,乌发翻飞,衣袂飘飘,身后是万顷碧波。

葛怀英拿着放大镜,凑近那张画,他的呼吸,骤然停止。

画中女子的容貌,虽然模糊,但那股清冷出尘,仿佛不属于人间的神韵,竟与他前不久在陆振国家里看到的那张照片,那个叫苏白的女孩,有着七八分的相似!

日志里,还夹着一张小小的纸条。

上面没有称谓,只用一种锋利如刀的笔迹,写着一句话。

“让真相比故事更有趣。”

葛怀英瞬间明白了。

有人在泼脏水,想把英雄污蔑成妖怪。

葛怀英放下航海日志,苍老的脸庞上,浮现出一抹久违的,属于战士的昂扬斗志。

他走到电话旁,拿起话筒,拨通了《人民日报》总编办公室的电话。

“喂,老张吗?我是葛怀英。”

“我这里有个了不得的发现,关于咱们民族海洋文化里的‘守护神’……对,一篇来自明代航海日志的真实记载。”

“比任何神话传说,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