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大战将起(2 / 2)

见刘备果然仪表不凡,又听闻他骑射娴熟,心中更是满意,当即道:“玄德君,如今乌桓贼寇为祸青州,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你若肯率军从军,立下战功,我定会上奏青州,举荐你为高唐尉!”

刘备稍稍犹豫了片刻。

他本想等刘典那边消息明朗再作打算,但高唐尉一职,正是他摆脱“亡命之徒”身份的绝佳机会。

总不能一直吊在曹操这棵树上不是。

思索片刻,他当即拱手应道:“蒙从事大人不弃,备愿效犬马之劳!”

他转头对关羽道:“云长,你率五十名亲随,继续留在子平兄府中,保护兄长安全。”

又对张飞道:“益德,随我一同从军,杀贼立功!”

关羽、张飞齐声应诺:“遵令!”

刘备之所以如此痛快,正因他早年曾在北方游历,对乌桓人的战法颇为熟悉。

对付这些外虏,正是他的强项。

临行前,他握着刘平的手,感激道:“子平兄长举荐之恩,备没齿难忘!”

刘平也握着他的手,眼中挤出几滴泪水:“贤弟救命之恩,刘家永世不忘!

愿贤弟旗开得胜,早立功名!”

两人相对垂泪,情真意切,看得青州从事也颇为感动,连连赞叹:“宗室同心,其利断金!

有玄德君相助,何愁乌桓不灭!”

实际上......刘备和刘平两人怎么想的,就不足为外人道也,更不适合写在日记上了。

几日后,青州大军收集了数十艘舟船,用粗壮的铁锁将船只相连,搭建起一座稳固的浮桥,横跨黄河。

刘备与张飞率领亲随,跟随着大军,踏上了北渡黄河的征程。

青州从事果见对刘备的重用,令其统领五百骑。

秋风萧瑟,旌旗猎猎,刘备立在浮桥之上,望着滔滔黄河水,眼中闪过一丝豪气。

高唐尉只是起点,他刘备的路,还长得很。

而高唐县的刘平,望着大军远去的背影,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只是不知道嘴里在嘀咕着什么......许下什么心愿。

黄河大堤之上,秋风卷着尘土滚滚而来,遮天蔽日。

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旌旗如林般翻涌,青州兵的战吼之声顺着风势传遍两岸。

大军阵型严整,居中是一万步卒,身着札甲,手持长矛,队列如墙,稳步推进。

两侧各有五百骑卒游走,马蹄踏得大堤震颤。

骑士们腰挎环首刀,背挎劲弩,目光锐利如鹰,警惕着四方动静。

西侧骑兵之中,一员将领尤为惹眼。

正是刘备刘玄德。他身披玄甲,外罩一件素色披风,随风猎猎作响。

臂膀修长的身形在马上愈发显得挺拔,和打击面广。

他手中握着一杆长矛,矛尖映着日光,泛着冷冽寒光。

身后六七十名骑兵,个个年轻力壮,眼神中透着悍勇之气,与寻常州郡兵截然不同。

这些人,部分是他的幽州老班底,还有部分是谯县游侠。

当初刘备在曹孟德府中为宾客,恰逢豫州刺史刘典弹劾曹家,曹操辞官返乡 “隐居”,实则暗中布局。

刘备奉命随曹操前往谯县,表面上每日与曹操狩猎山林、饮酒作乐,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实则暗中帮助曹仁操练麾下的少年部曲。

这些少年多是曹氏宗族子弟与谯县豪强后裔,自幼习武,悍不畏死,只是缺乏规整操练。

刘备出身军伍,少年时就合徒众,经验不是曹仁可以比的。

“兄长,前方便是平原县,听闻骑都尉何方的大军也在附近追击乌桓部。”

张飞拍马来到刘备身侧,他豹头环眼,声若巨雷,手中也是长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