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孟津合兵(2 / 2)

范曾在旁颔首:“时候不早了,大将军府调配的八百匹战马已在营外候着。

加上孟公送的,正好够部曲人人骑乘。该出发了。”

何方点点头,拔出腰间佩剑,剑尖指向营外:“诸位弟兄!

乌桓贼寇犯我冀州,杀我百姓!

今日我等出征,只为保家卫国、平定叛乱!

若能破敌,赏钱、功勋皆不会少;若有人敢临阵脱逃,定斩不饶!”

“愿随军侯杀贼!”

七百余名士卒齐声呐喊,声音震得校场边的旗帜猎猎作响。

一时出营接收骏马,这些马匹多是驯服的,虽然和新主人不熟,但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乱子。

何方收剑入鞘,翻身上马。

孟佗送的五十匹良驹中,他挑了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马鬃梳理得整齐,眼神灵动。

祝公道、太史慈、许褚、孟达也各自上马,分列在他两侧。

“出发!”

何方一声令下,马鞭轻扬,乌骓马嘶鸣一声,率先冲出营门。

身后的部曲分成两队,紧随其后,马蹄踏过青石路,扬起阵阵烟尘。

吴匡站在营门口,望着队伍远去的背影,忍不住挥了挥手。

何方给他一种很亲近的感觉,这种感觉,比和袁绍在一起舒服。

孟佗则看着孟达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

范曾骑马跟在队伍后方,目光扫过整齐的队列,暗自点头。

这支队伍,比他预想中更有锐气,或许真能在冀州创下一番功绩。

阳光之下,黑色的甲胄映着金光,马蹄声渐行渐远,朝着孟津渡口的方向而去。

......

黄河之畔的孟津渡口,下午的日头晒得河面泛着金光。

数十艘宽大的楼船泊在岸边,船工们正忙着将马料、粮草搬上船。

这是周晖提前安排好的舟船,专为运送何方的部曲渡河。

韩当身着黑色甲胄,腰悬环首刀,正站在渡口最高的石阶上,目光警惕地扫向对岸。

身后跟着二十余名亲卫,个个手按刀柄,神色肃穆。

这些人神色彪悍,一看就是那种常历战场厮杀的,显然大概率是韩当自己的伴当随从。

“韩君!

何军侯的队伍来了!”

一名亲卫指着远处,高声喊道。

韩当转头望去,只见远处尘烟滚滚,一面黑色牙旗率先映入眼帘。

旗面上绣着“何”字,旗下是一列列身着玄甲的士卒,马蹄声由远及近,但却不是很整齐。

他连忙快步走下石阶,迎了上去,在离何方还有十步远时,躬身行礼:“某韩当,恭迎司马!

舟船已备好,只待司马下令,便可登船!”

“义公辛苦了。”

何方翻身下马,拱了拱手,目光扫过岸边。

另一侧的空地上,驻扎着一支约六百人的队伍。

甲胄样式与自己的部曲不同,显然是麴义所部。

几名麴义的亲卫正往这边张望,却没敢靠近,显然是被韩当拦在了外面。

“那是麴军侯的部曲。”

韩当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低声道,“他们一个时辰前就到了,想先登船,末将按司马的吩咐,说需等你来了再定,没让他们上船。”

何方点点头,心中赞许。

韩当办事规矩。

那支队伍见到这边场景,阵中骑马走出几人。

为首的是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身着褐色甲胄,面容刚毅,眼神锐利,正是麴义。

他带着四名亲卫,不疾不徐地骑马过来,目光先落在何方的牙旗上,再转向何方,神色算不上恭敬。

何方目光如常,脑海中已经浮现了麴义的图鉴。

这位在三国演义中被赵云随手杀死的家伙,本身实力果然如正史一般,不差!

注:范曾不是虚构,本文尽量避免虚构人物,即便虚构,也尽量合乎逻辑。

《水经注·淯水》: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巾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