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析道,魏军虽强,但久战疲惫,且重心在北,未必愿意在江东陷入长期战争。江东可表面臣服,但要求保留部分水军、一定的自治权,并且……要求魏帝正式册封孙权为吴侯,世镇江东。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大胆的讨价还价。张昭等人认为这是痴人说梦,激怒刘昊的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就在江东争论不休之际,刘昊的又一招棋到了。他并未派大军压境,而是派来了一位特殊的使者——太史享(太史慈之子),带着刘昊的亲笔信和一份厚礼,直接见到了孙权。信中,刘昊肯定了孙氏保守江东的功绩,赞赏了周瑜等人的才能,表示天下初定,需勠力同心,并给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优厚条件:封孙权为吴王,领扬州牧,江东军政暂由其统领,但需接受朝廷派遣长史监督,并送质子入邺城。
这个条件,比周瑜想象的还要好!保留了极大的体面和实权,只是加上了必要的羁縻手段。
刘昊的这一手,彻底击穿了江东最后的心理防线。强硬如周瑜,也深知这已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再坚持下去,就是真正的自取灭亡了。孙权在征得母亲吴国太(虚拟人物,为剧情服务)同意后,终于下定决心。
这一日,金陵城外,江水滔滔。孙权身着侯爵礼服(虽封王,但正式仪式需回邺城举行),率江东文武百官,手捧印绶图册,出城十里,恭迎魏帝刘昊銮驾,正式上表归降。
场面宏大而肃穆。刘昊接受了孙权的降表,亲手扶起这位年轻的江东之主,当众宣布了封赏。江东众将,如周瑜、鲁肃、黄盖等,皆各有封赏,暂领原职。
看着曾经与自己隔江对峙的强敌如今匍匐在地,看着辽阔的江南大地尽入版图,即便是刘昊,心中也不由生出万丈豪情。自边军小卒起兵,至此,终于真正实现了天下一统!大魏的旗帜,即将插遍华夏九州的每一个角落。
受降仪式结束后,盛大的庆功宴在金陵皇宫举行。将士们开怀畅饮,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熊山终于找到了机会,抱着酒坛子挨个找人拼酒,嚷嚷着要把在船上憋屈的日子都喝回来。侯吉则一边心疼宴会的花费,一边又乐呵呵地计算着接收江东府库能捞回多少本钱,表情十分精彩。
刘昊坐在主位,接受着文武百官的朝贺,脸上带着笑意,但眼神深处,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江南已平,但宴席之外,还有太多未解之谜和潜在的威胁。
宴至中途,郭嘉悄然来到刘昊身边,低语道:“陛下,周瑜称病,未曾赴宴。”
刘昊目光微凝。周瑜,这个江东最具才华和影响力的将领,在此等场合称病,其心难测。
“还有,”郭嘉的声音更低,“影卫刚刚截获一份从江东发往交州的密信,虽用密语写就,但破译后大意是……‘事已不可为,按第二计行事,速往夷洲’。”
夷洲?那是远在海东的大岛,蛮荒未开化之地。
“第二计”?“速往夷洲”?
这密信是谁所发?发给谁?这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与曹操遗留的黑剑、那夜东南方向的异象,又有何关联?
刘昊手中的酒杯缓缓放下,庆功宴的喧嚣仿佛瞬间远去。天下一统的喜悦,被一层来自海外和暗处的阴云所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