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绿韵微光”庭院,幸福树的枝叶虽已染上浅黄,却依旧挺拔。陈曦正在整理刚收到的公益邀请函——本地公益组织联合社区举办“非遗暖冬”义卖活动,邀请孩子们带着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参与,所得款项将全部捐赠给山区留守儿童。
“系统提示:捕捉到‘公益传承’温暖场景,【幸福记录模式】启动实时记录——”意识中响起温润的提示音,陈曦笑着将邀请函递给围过来的苏医生、林砚舟和沈亦舟:“这是让孩子们践行公益、传递温暖的好机会,我们一起参与吧!”
非遗创作:指尖匠心,凝聚爱心
消息在大家庭中传开后,孩子们立刻兴奋地投入到非遗作品创作中。非遗工坊里,竹丝翻飞、彩线穿梭、剪刀灵动,每个人都带着满满的诚意,希望用自己的手艺为山区孩子送去温暖。
乐乐选择制作竹编保温杯套,他说:“山区的冬天很冷,希望小朋友们能喝上热水。”他选用耐寒的楠竹丝,经过泡、晒、编等多道工序,在杯套上编织出太阳花图案,寓意着温暖与希望。林砚舟在一旁指导:“竹编要注意纹路紧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温。”乐乐点点头,手指灵活地调整着竹丝的松紧,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上擦。
小宇则专注于羌绣围巾,他选用大红、明黄等鲜艳的丝线,在羊毛围巾上绣出雪山、雄鹰和格桑花,这些都是他从书本上看到的山区元素。“我想让山区的小朋友感受到我们的祝福,”小宇说,“羌绣的图案能带来好运。”苏医生坐在他身边,帮他整理丝线:“你的针法越来越熟练了,这条围巾一定能让收到的小朋友感受到温暖。”
朵朵则制作了一系列剪纸书签,她剪了雪山、小鸟、书本等图案,每个书签背面都用彩笔写着祝福:“愿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冬天有温暖相伴”。她还特意剪了几个小小的爱心剪纸,贴在书签上,显得格外可爱。沈亦舟举着相机,记录下她认真创作的模样:“朵朵的剪纸充满童趣,一定会很受欢迎。”
陈曦和林砚舟合作制作了一组竹编羌绣结合的挂饰,陈曦负责竹编底座,林砚舟指导孩子们在上面绣上简单的花纹,既美观又实用。沈亦舟则设计了一套“公益纪念明信片”,正面印着孩子们创作的非遗作品,背面留出空白,让孩子们写下对山区小朋友的祝福。
“系统提示:记录到‘爱心创作’温暖瞬间——孩子们用指尖匠心编织希望,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对陌生人的善意。幸福旁白:公益的种子,在创作中生根发芽;温暖的力量,在指尖传递蔓延。”
经过一周的忙碌,满满的爱心非遗作品整齐地摆放在工坊里:竹编保温杯套、羌绣围巾、剪纸书签、挂饰、明信片,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承载着孩子们的真挚祝福。
义卖筹备:分工协作,期待满满
义卖活动前一天,大家一起为作品定价、打包、制作宣传卡片。孩子们主动承担了简单的任务:乐乐给竹编作品系上羌绣丝带,小宇在宣传卡片上写下作品介绍,朵朵则给每件作品贴上爱心贴纸。
“竹编保温杯套定价50元,既不会太贵,又能为山区孩子多筹点钱。”陈曦和大家商量着定价,“羌绣围巾制作耗时久,定价120元比较合适。”林砚舟补充道:“剪纸书签和明信片可以定价10元,让更多人能买到,传递更多爱心。”
沈亦舟则制作了一块大大的宣传展板,上面贴着孩子们创作的过程照片、作品介绍和山区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他说:“这样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公益初衷,也让孩子们的爱心被更多人看见。”
苏医生准备了暖宝宝和热水壶,笑着说:“明天天气冷,我们要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参与义卖。”她还特意给糯米和黑豹准备了保暖项圈:“它们也要和我们一起去现场,当‘爱心宣传员’。”
晚上,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给山区小朋友写祝福卡片。乐乐写道:“希望这个保温杯套能让你冬天喝到热水,祝你每天都开心。”小宇写道:“这是我绣的围巾,愿它能为你抵御寒冷,愿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朵朵则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希望你喜欢我的书签,我们一起加油,一起成长!”
“系统提示:记录到‘祝福传递’温暖瞬间——稚嫩的文字里藏着最纯粹的善意,跨越距离的祝福,是最动人的公益表达。幸福旁白:公益不是单向的给予,更是双向的成长与温暖。”
睡前,孩子们把打包好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编篮子里,脸上满是期待。“明天一定会有很多人买我们的作品吧?”乐乐问。陈曦摸了摸他的头:“一定会的,因为我们的作品里装满了爱心。”
义卖现场:爱心涌动,温暖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