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韵微光特殊儿童非遗康复中心”运营半年后,一场特殊的“成长分享会”在中心的庭院里举行。阳光透过“幸福树”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家长们牵着孩子的手,围坐在草坪上,脸上满是期待与欣慰。这半年来,孩子们在非遗学习与康复训练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被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分享会上,家长们纷纷走上前,讲述孩子的变化,表达对陈曦四人及中心全体教职工的感激之情,让庭院里满是温暖与感动。
安安妈妈:从沉默到开口,感谢你们唤醒了我的孩子
安安妈妈牵着安安的手,眼眶微红地走上前。半年前,安安还是一个沉默寡言、拒绝与人交流的自闭症女孩,每天只抱着毛绒小熊,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为了让安安开口说话,安安妈妈带着她跑遍了各大医院和康复中心,尝试了各种方法,却收效甚微。“那时候,我每天都活在焦虑和绝望中,甚至不敢想象安安的未来。”安安妈妈的声音带着哽咽。
直到半年前,安安加入了“特殊儿童非遗帮扶计划”,进入了“绿韵微光特殊儿童非遗康复中心”。“刚来时,安安还是老样子,不说话、不互动,把自己封闭在小小的世界里。是陈曦老师,每天耐心地陪着她,和她说话、给她讲故事,从不强迫她回应。”安安妈妈回忆道,“有一次我来接安安,看到陈曦老师正陪着安安在感官花园里,轻声地给她介绍各种花草,安安虽然没有回应,但眼神却跟着陈曦老师的手指移动。那一刻,我看到了希望。”
让安安妈妈惊喜的是,三个月后的一天,她接到了陈曦的电话,电话里传来安安稚嫩的声音:“妈妈,我今天绣了一朵小花。”“听到孩子开口说话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哭了好久,那是我五年来最幸福的时刻。”安安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的安安,不仅愿意与人交流,还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她会主动和妈妈分享在中心的趣事,会给妈妈展示自己的羌绣作品,还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昨天晚上,安安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爱你。’”安安妈妈哽咽着说,“这句话,我等了整整五年。谢谢陈曦老师,谢谢中心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用耐心和爱心,唤醒了我的孩子,让她走出了封闭的世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安安拉着妈妈的衣角,小声说道:“妈妈,我喜欢陈曦姐姐,喜欢羌绣,喜欢中心的小朋友。”说完,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羌绣挂件,递给陈曦:“陈曦姐姐,这是我给你绣的,谢谢你陪我说话。”陈曦接过挂件,紧紧抱住安安,眼眶也湿润了:“安安真棒,姐姐也喜欢你。”
小宇妈妈:从自卑到自信,谢谢你们给了孩子重生的机会
小宇妈妈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小宇,慢慢走上前。小宇是一名脑瘫患儿,右手协调能力不佳,走路也不稳,说话还口齿不清。因为身体的缺陷,小宇从小就很自卑,不敢与人交流,甚至不愿意出门。“每次看到别的孩子在外面玩耍,小宇都只能远远地看着,眼神里满是羡慕。我知道,他心里很想和大家一起玩,但又害怕被嘲笑。”小宇妈妈的声音里满是心疼。
进入中心后,苏医生为小宇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将羌绣学习与康复训练结合起来。“苏医生真的很专业,她根据小宇的情况,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每天,苏医生都会耐心地陪着小宇进行康复训练,教他正确的发力方式,还会和他一起玩抛接球游戏,训练他的手部协调能力。”小宇妈妈说道,“林砚舟老师则教小宇羌绣,因为小宇的右手不方便,林老师就教他用左手为主、右手辅助的方式刺绣,还特意为他改良了绣具。”
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小宇的进步越来越明显。他的右手协调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不仅能熟练地进行羌绣创作,还能自己吃饭、穿衣;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进步了不少,虽然说话还有些口齿不清,但已经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小宇变得自信了,不再害怕与人交流,还主动结交了很多朋友。
“上个月,小宇的羌绣作品在公益展览中获得了奖项。当他站在领奖台上,自信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小宇妈妈的脸上满是骄傲,“以前,我总担心小宇以后无法独立生活,现在我完全不担心了。他不仅学会了一技之长,还变得自信、开朗,这都是中心的老师们给予他的。谢谢苏医生,谢谢林老师,谢谢你们给了我的孩子重生的机会。”
小宇抬起头,看着苏医生和林砚舟,大声说道:“苏医生,林老师,谢谢你们!我以后想成为一名羌绣传承人,把羌绣手艺发扬光大。”苏医生和林砚舟相视一笑,摸了摸小宇的头:“小宇,你一定可以的!我们会一直支持你。”
乐乐妈妈:从孤僻到合群,感谢你们让孩子感受到了温暖
乐乐妈妈牵着乐乐的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乐乐是一名自闭症男孩,以前总是独来独往,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对周围的一切都缺乏兴趣。“乐乐以前很孤僻,每天都只是重复地摆弄着积木,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也不愿意出门。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法让他融入集体。”乐乐妈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