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院里,一桌丰盛的饭菜终于做好了。腊肉炒蒜苗香气浓郁,野生菌炖鸡汤鲜香味美,竹荪蒸蛋嫩滑爽口,清炒时蔬清爽解腻,土豆泥软糯香甜,还有一锅冒着热气的杂粮饭。菜品被整齐地摆放在竹编菜垫上,搭配着手工铁锅和竹编餐具,既美味又富有非遗特色。
卓玛带着几个羌寨孩子早已在小院里等候,看到满桌的饭菜,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陈曦姐姐,这些菜都是你们自己做的吗?看起来太好吃了!”孩子们围着桌子,好奇地打量着每一道菜。
四人笑着点点头,招呼孩子们入座。沈亦舟打开带来的羌寨米酒,为每人倒了一杯:“今天咱们不聊工作,只谈生活,好好享受这顿来之不易的饭菜。”他举起酒杯,提议道:“为了我们五年的并肩作战,为了这份珍贵的情谊,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干杯!”
“干杯!”四人与孩子们一起举起酒杯,米酒的清香在口中弥漫,饭菜的美味在舌尖绽放。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不时发出满足的赞叹:“这个土豆泥太好吃了!”“鸡汤好鲜啊!”陈曦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不停地为他们夹菜:“慢点吃,还有很多,不够我们再做。”
苏医生则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每道菜的营养:“这个杂粮饭富含膳食纤维,能帮助消化;这个清炒时蔬含有维生素,对身体好。”她还教孩子们如何健康饮食,让孩子们在吃饭的同时,也能学到实用的健康知识。
林砚舟则和孩子们分享着竹编厨具的故事:“这个竹编蒸笼是用咱们羌寨附近的竹子做的,经过多道工序编织而成,蒸出来的食物能保留原汁原味。”他还现场教孩子们如何使用竹编餐具,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席间,四人聊起了五年前的趣事:第一次一起吃外卖时的狼狈,在乡村熬夜赶方案时的泡面时光,还有健康计划启动后一起吃健康餐的坚持。“以前总觉得工作太忙,没时间好好做饭、好好吃饭,现在才发现,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做饭、共享佳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陈曦说道,眼中满是感慨。
沈亦舟则拿出相机,记录下这温馨的瞬间:“这顿饭是我们情谊的见证,也是我们公益路上的一个缩影。以后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今天的味道,记得和你们一起度过的时光。”
饭后余韵:收拾残局,温情延续
晚饭结束后,孩子们在小院里玩耍,四人则一起收拾残局。陈曦负责洗碗,苏医生负责打扫厨房,林砚舟负责整理非遗厨具,沈亦舟则陪着孩子们做游戏,分工明确又默契十足。
“以前都是助理帮忙收拾,现在自己动手,还挺有成就感的。”陈曦一边洗碗,一边说道,看着干净的碗筷,心中满是满足。苏医生则在厨房门口种上了一些香菜和薄荷,笑着说:“以后再来羌寨,就能用自己种的蔬菜做饭了。”
林砚舟将竹编厨具仔细清洗干净,晾干后收纳起来:“这些非遗厨具不仅实用,还很有纪念意义,以后我们可以带着它们,去更多的地方,做更多的饭。”沈亦舟则和孩子们一起,用剩下的竹丝编织着简单的小玩具,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收拾完残局,四人坐在小院里,喝着饭后茶,聊着天。月光洒在小院里,竹编屏风的影子映在地上,格外温馨。“这顿饭虽然简单,但却是我吃过最美味的一顿饭。”苏医生说道,眼中满是感动,“和你们一起做饭、一起吃饭,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陈曦点点头:“是啊,公益之路虽然辛苦,但有你们这些伙伴的陪伴,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这顿饭,不仅是完成了人生清单的一项任务,更让我们的情谊更加深厚。”
林砚舟和沈亦舟也纷纷表示,以后要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一起做饭、一起旅行、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主线任务虽然即将完成,但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沈亦舟说道,“未来,我们要一起把‘人生清单’上的任务全部完成,还要一起制定新的清单,让情谊延续,让公益不止。”
一起做一顿饭的任务,在烟火气与温情中圆满完成。这顿饭,没有山珍海味,却有着最纯粹的美味;没有复杂的流程,却有着最真挚的情谊。它让四人在忙碌的公益生活中,放慢了脚步,感受了生活的美好;让他们在分工协作中,更加默契,情谊更加深厚。而这份充满烟火气的记忆,也将成为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陪伴他们走过未来的每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