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韵非遗公益基金会”的公益事业如火如荼,志愿者们的身影遍布各地,而“忠犬联盟”的四位核心成员,也在并肩前行中迎来了人生新阶段——陈曦因长期熬夜统筹项目患上慢性疲劳,苏医生忙于乡村医疗服务忽视了自身颈椎问题,林砚舟埋首非遗工艺研发导致视力下降,沈亦舟常年奔波一线落下腰肌劳损。一场突如其来的体检报告,让四人意识到:守护他人健康的同时,更要做好自身健康管理。于是,一场针对核心成员的“健康管理计划”正式启动,成为他们公益路上的重要新任务。
全面体检:正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在苏医生的提议下,四人前往三甲医院进行了全面体检,详细检查了内科、外科、眼科、骨科、内分泌等多个项目。体检结果出来后,看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原本总把“没事”挂在嘴边的四人,终于正视了身体的警报。
陈曦的体检报告显示,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她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免疫力下降。“这几年总觉得累,以为是工作忙正常现象,没想到已经影响到甲状腺了。”陈曦拿着报告,脸上露出了些许愧疚,“我们一直教大家重视健康,自己却成了反面教材。”
苏医生的颈椎CT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伴有轻度椎间盘突出,这是长期低头看病例、指导医疗设备使用导致的。“每次去乡村服务,一天要弯腰低头给几十位老人检查身体,回来后脖子僵硬得转不动,都习惯了。”苏医生揉了揉脖子,语气中带着无奈。
林砚舟的视力检查结果是双眼近视加深50度,还出现了干眼症,这是长期在灯光下绘制非遗设计图、打磨工艺样品导致的。“有时候为了赶一个设计方案,能对着电脑画一下午,眼睛干涩就滴点眼药水应付,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林砚舟摘下眼镜,揉了揉眼角。
沈亦舟则被诊断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轻微膨出,常年背着设备跑乡村、扛物资,让他的腰部不堪重负。“以前觉得年轻扛得住,搬东西从不讲究姿势,现在弯腰捡个东西都觉得腰疼。”沈亦舟苦笑着说道。
拿着体检报告,四人在医院的走廊里坐了下来,没有了往日讨论项目时的意气风发,多了几分沉默。“我们做公益是为了让更多人过得更好,可如果自己的身体垮了,还怎么继续做下去?”陈曦率先开口,语气坚定,“从今天起,我们必须把健康管理提上日程,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基金会、对所有信任我们的人负责。”
制定个性化健康方案:专业指导+量身定制
为了科学管理健康,苏医生邀请了三甲医院的老年病科专家、康复科医生、营养师组成专业指导团队,为四人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方案。
陈曦:慢性疲劳与甲状腺调理方案
针对陈曦的慢性疲劳和甲状腺问题,营养师为她制定了“规律饮食+营养补充”计划: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晚上11点前必须休息,杜绝熬夜;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如海带、坚果、瘦肉),帮助调节甲状腺功能;减少咖啡、浓茶摄入,用枸杞、红枣、菊花泡水代饮,缓解疲劳。
康复科医生则建议她每天早上进行30分钟的瑜伽拉伸,晚上饭后散步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质。“工作再忙也要留出让身体休息的时间,你是团队的主心骨,健康才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专家叮嘱道。
陈曦还特意下载了健康管理APP,每天记录睡眠时长、饮食情况和身体状态,设置了“休息提醒”,确保工作再忙也能按时休息。“以前总觉得把工作做完才安心,现在明白,劳逸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苏医生:颈椎康复方案
苏医生的颈椎问题,康复科医生给出了“矫正姿势+康复训练”的方案:工作时保持正确坐姿,看电脑时屏幕与视线平齐,看手机时尽量把手机举高,避免长时间低头;每天进行15分钟的颈椎康复训练,包括米字操、靠墙站立、拉伸肩颈等动作;每周进行2次游泳锻炼,利用水的浮力放松颈椎肌肉。
专家还为她推荐了颈椎牵引器,每天使用15分钟,帮助矫正颈椎生理曲度;建议她在办公室和家里都换上人体工学椅,减少颈椎压力。“你的工作需要长时间与人沟通、检查身体,一定要养成定时活动的习惯,每工作40分钟就起身活动5分钟。”
苏医生把颈椎康复训练的动作写成便签,贴在办公室和家里的显眼位置,每天提醒自己按时训练。“以前总想着多帮一位老人检查身体,现在知道,只有自己的颈椎好了,才能长期为大家服务。”
林砚舟:视力保护与干眼症调理方案
针对林砚舟的视力问题和干眼症,眼科医生给出了“科学用眼+眼部护理”方案:工作时遵循“20-20-20”原则(每工作20分钟,看20英尺外的物体20秒);每天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避免用手揉眼睛;晚上工作时打开护眼灯,避免灯光直射眼睛。
营养师还建议他多吃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菠菜),帮助保护视网膜。康复科医生则推荐他每天进行10分钟的眼部按摩,促进眼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