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也收到过一些捐赠的医疗设备,但因为操作复杂、没人会用,最后都闲置了。”西部乡村公益医疗站的张医生,看着手中操作简便的设备,感慨道,“这次‘忠犬联盟’不仅给我们送来了设备,还手把手地教我们用,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以后我们就能用这些设备为周边村民提供健康监测服务,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及时应对了。”
使用反馈:科技公益,让温暖持续传递
设备捐赠使用一个月后,“忠犬联盟”收到了来自各个受赠机构的反馈,字里行间满是感激与认可。夕阳红敬老院的护工在反馈中写道:“自从有了这些设备,老人们每天都能自主监测血压、血糖,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有位老人连续两天测出血压偏高,我们及时联系了镇卫生院,避免了病情加重。现在老人们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都说是这些‘健康小管家’给了他们安心。”
留守儿童之家的志愿者反馈:“孩子们学会了使用设备后,不仅能帮家里的老人监测健康,还养成了关注自身健康的好习惯。有个孩子在测量时发现自己的心率偏低,我们及时带他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营养不良导致的,现在已经通过调理恢复正常了。这些设备不仅守护了孩子们的健康,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乡村公益医疗站的张医生则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村里有位独居的残疾老人,行动不便,以前很少出门看病。自从我们这里有了便携式急救箱,老人有次突发头晕,通过急救箱的紧急呼叫功能联系到了我,我赶到后用急救箱测了他的血氧和心率,发现是低血糖,及时补充糖分后就缓过来了。要是没有这个急救箱,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反馈让“忠犬联盟”的成员们备受鼓舞。沈亦舟将所有反馈整理成《设备捐赠使用报告》,在团队会议上分享:“看到这些设备真正帮助到了大家,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公益不是一次性的捐赠,而是长期的陪伴与支持,我们要持续关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公益延续:让科技助老惠及更多人
首批设备捐赠的成功,让“忠犬联盟”和智科医疗看到了科技公益的巨大价值。他们随即宣布,将“科技公益·健康共享”计划作为长期项目,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根据受赠机构的需求和设备使用情况,持续捐赠新的设备,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同时,“忠犬联盟”还发起了“公益合伙人”招募计划,邀请更多企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加入,共同扩大捐赠范围,让更多乡村公益机构和困难群体受益。计划发布后,很快就有多家企业响应,纷纷捐赠资金或物资,不少网友也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希望能为乡村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周教授则牵头开展了设备使用效果的跟踪研究,通过收集分析设备的使用数据,了解乡村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为后续设备的优化升级和公益项目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要通过数据说话,知道大家最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最关注哪些健康问题,才能让公益项目更有针对性。”周教授说道。
媒体对这场持续的科技公益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光明日报》评论道:“‘忠犬联盟’与智科医疗的设备捐赠计划,将科技与公益深度融合,既解决了乡村公益机构的实际需求,又让科技变得有温度、接地气。这种‘研发-捐赠-教学-维护’的全链条公益模式,为科技助老、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忠犬联盟”的成员们站在乡村的田埂上,看着远处夕阳下老人们在院子里用设备测量健康数据,孩子们在一旁嬉戏打闹,心中满是欣慰。“公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陈曦说道,“这些设备就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乡村的土壤里,终会生根发芽,为更多人带来健康与希望。”
未来,“忠犬联盟”将继续坚守公益初心,联合更多合作伙伴,将科技公益的触角延伸到更偏远的乡村,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健康保障,让温暖与关爱在乡村大地上持续传递,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公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