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412章 医生参与:提供专业建议

第412章 医生参与:提供专业建议(1 / 2)

在“乡村医疗辅助设备”研发的全流程中,苏医生始终是核心支柱般的存在。作为团队中唯一的专业医疗人士,她不仅以严谨的医学标准为设备研发划定底线,更带着对乡村老人的深切共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实用建议,让每一款设备都既符合医疗规范,又贴合乡村实际使用场景,真正做到“专业与实用兼备”。

从项目启动之初的需求调研,到研发过程中的功能设计,再到试点测试的问题优化,苏医生的身影贯穿始终。“医疗设备不是普通商品,差之毫厘就可能危及健康,必须以专业为根基;但乡村老人的需求又很特殊,不能照搬城市里的专业设备,得在专业与易用之间找到平衡。”这是苏医生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参与研发的核心准则。

需求调研:用医学视角深挖核心痛点

在沈亦舟带队开展需求调研时,苏医生始终带着专业的医疗敏感度,不仅倾听村民的表面诉求,更深入挖掘背后的医学痛点。她知道,乡村老人对医疗设备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慢病管理便捷化”“突发急救及时化”“健康监测精准化”的迫切渴望,而这些都需要用专业的医学知识来拆解和满足。

走访山坳村时,78岁的张大爷提到“血糖仪操作复杂、怕麻烦不愿测”,苏医生没有只记录“操作简单”这一诉求,而是进一步追问:“您平时测血糖,是看不清屏幕数字,还是不知道怎么采血,或是怕疼?”在张大爷的含糊表述中,苏医生精准捕捉到关键问题:一是老年人视力衰退,屏幕字体太小看不清;二是传统采血针痛感较强,老人有心理抵触;三是缺乏专业指导,不知道测量结果是否正常,后续该如何处理。

针对这些医学相关痛点,苏医生当场记录并补充建议:“血糖仪需采用≥3的大字体显示,搭配高对比度配色,方便视力不佳老人查看;采血针要选用超细痛感设计,减少穿刺不适;测量结果需同步给出医学解读,用方言语音播报‘血糖XX,正常范围XX,建议清淡饮食’,而非仅显示数字。”

在基层卫生院调研时,李医生吐槽“急救设备陈旧、操作复杂”,苏医生立刻现场查看老设备,发现不仅功能单一,缺乏心肺复苏辅助、血氧心率同步监测等关键功能,操作流程也不符合最新的急救指南。她结合临床急救经验,提出具体需求:“便携式急救箱需整合心肺复苏按压辅助器、血氧仪、血糖仪、急救药物收纳等核心模块;操作流程必须遵循《2025版心肺复苏指南》,设置智能语音指导,明确按压深度、频率、通气方式等关键参数,确保非专业人员也能规范操作。”

半个月的调研中,苏医生累计记录了87条医学相关诉求,整理成《乡村医疗辅助设备医学需求清单》,从测量精度、操作安全性、结果解读、应急处理等多个维度,为研发团队提供了专业的医学依据。“村民的诉求很朴素,但背后涉及很多医学原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朴素诉求,转化为科学、规范的设备功能。”苏医生在研发启动会上说道。

功能研发:以医学标准把控每一处细节

研发过程中,苏医生全程担任医疗顾问,对设备的每一个功能、每一个参数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符合医疗规范。智科医疗的研发团队虽然技术过硬,但缺乏乡村医疗场景的实践经验,很多设计方案在苏医生的专业建议下,进行了颠覆性调整。

在血糖仪的精度校准环节,研发团队最初采用的是普通家用标准,测量误差允许范围为±0.3ol/L。苏医生得知后,坚决提出反对:“乡村老人大多是独居或留守,测量结果是他们调整用药、就医决策的重要依据,误差过大可能导致误判。必须采用医用级精度标准,误差控制在±0.1ol/L以内,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研发团队不得不重新调整传感器方案,增加校准模块,研发周期延长了半个月。但苏医生坚持认为值得:“医疗设备的核心是精准,宁可多花时间打磨,也不能让村民用着不放心。”最终,优化后的血糖仪经过权威机构检测,测量精度完全符合医用标准,甚至在低温、高湿度等乡村复杂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精准。

在血压计的功能设计上,研发团队最初只设置了“测量”和“数据同步”功能。苏医生结合乡村老人高血压管理的特点,提出增加“分级预警”“用药提醒”“异常记录”三大功能。“乡村老人很多不知道血压分级标准,测出150/90Hg可能觉得没事,其实已经属于高血压一级,需要干预。”苏医生解释道,“分级预警功能可以根据测量结果,自动判断正常、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高危四个等级,用不同颜色的指示灯和方言语音提醒,让老人一目了然。”

针对老人容易忘记吃药的问题,苏医生建议在血压计中内置用药提醒模块,子女或村医可以通过小程序设置用药时间、剂量,到点后血压计会自动语音播报“该吃降压药了,一次1片”;同时增加异常记录功能,自动存储近30天的异常血压数据,方便老人就医时提供给医生,为诊断提供参考。

便携式急救箱的研发,更是凝聚了苏医生的临床经验。她根据乡村常见突发疾病,如心梗、中风、低血糖、外伤等,精准筛选急救设备和药物:“乡村突发心梗的死亡率很高,急救箱必须配备心肺复苏按压辅助器,帮助非专业人员掌握正确按压深度和频率;中风患者需要快速判断,所以要加入中风快速评估量表,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指导村民通过‘看面部、查肢体、听语言’快速识别中风症状。”

她还特别强调急救药物的选择:“要选用有效期长、副作用小、使用简单的药物,比如硝酸甘油舌下片、葡萄糖口服液、碘伏、无菌纱布等,同时附上详细的使用说明和禁忌人群提示,避免误用。”研发团队按照苏医生的建议,反复筛选、测试,最终确定的急救箱配置,既覆盖了乡村常见突发情况,又不会因配置复杂而增加使用难度。

除了功能设计,苏医生还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了严格把控。针对乡村老人手脚不便、容易摔落设备的情况,她建议所有设备都必须通过防摔测试,掉落高度≥1.5米时仍能正常使用;设备材质要选用无毒、环保、防滑的材料,避免老人接触后过敏或滑倒;充电接口采用防误插设计,防止老人误插导致触电危险。“安全是底线,尤其是给老人用的设备,任何细节都不能马虎。”苏医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