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寨村的张强建议:“平台的直播功能很好用,但有时候网络不好会卡顿,希望能优化一下,让直播更流畅。另外,希望能增加竹编纹样的3d打印功能,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打印出纹样模板,提高生产效率。”
青溪村的漆艺工坊建议:“希望在平台上增加‘漆料配方库’,收录不同漆艺产品的漆料配方,方便我们参考。另外,希望能对接更多国际物流渠道,让我们的漆器产品能更快、更便宜地卖到国外。”
四川羌绣工坊的村民建议:“希望平台能增加‘农产品预售’功能,我们种的花椒、核桃可以提前在平台上预售,避免丰收后卖不出去。另外,希望能开设‘电商售后’培训课程,教我们如何处理客户的退换货问题。”
老年村民们则建议:“平台的字体虽然已经放大了,但我们老年人还是有点看不清,希望能再放大一些,增加更多语音功能。另外,希望能制作纸质版的操作手册,方便我们随时查看。”
陈曦和团队成员一边读着感谢信,一边认真记录着村民们的建议,眼眶不时泛红。“这些感谢信不是普通的信件,是村民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陈曦感慨道,“村民们的建议都很实在,都是从实际使用场景出发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尽快对平台进行优化升级。”
初心不忘:把村民的期待变成现实
看着堆满办公室的感谢信和手作,“忠犬联盟”的成员们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做好非遗公益、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
周教授说:“我们做这些事,不是为了获得感谢,而是希望能真正帮到村民们。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非遗文化得到传承,我们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赵村长说:“村民们的感谢信,让我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以后我要继续带着大家做好竹编,用好数字平台,让更多人通过竹编致富,让竹编技艺发扬光大。”
林砚舟说:“村民们的建议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接下来我会和智联科技的团队一起,对平台进行优化升级,让平台更符合村民们的需求。”
沈亦舟说:“我要把村民们的故事和感谢信分享到社交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数字平台给乡村带来的变化,吸引更多人支持非遗公益、助力乡村振兴。”
苏医生说:“看到孩子们的画和老师的感谢信,我很感动。接下来我会继续优化非遗疗愈课程,让更多特殊儿童受益。”
随后,“忠犬联盟”立刻与智联科技召开视频会议,通报了村民们的反馈和建议,双方一致同意成立“平台优化专项小组”,针对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制定详细的优化方案,尽快完成平台升级。
“村民们把我们当成亲人,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和期待。”陈曦坚定地说,“我们会把村民们的每一个建议都落到实处,把他们的期待变成现实,让‘指尖乡韵’数字平台真正成为村民们的‘贴心管家’,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那些堆满办公室的感谢信和手作,不仅是一份份真挚的情谊,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忠犬联盟”将带着这份责任与期待,继续坚守初心,用科技赋能乡村,用公益温暖人心,用行动书写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