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324章 获得艺术设计奖:跨界再成功

第324章 获得艺术设计奖:跨界再成功(2 / 2)

获奖效应:热度飙升,合作纷至沓来

颁奖典礼的热度在当晚就迅速发酵。#非遗产品斩获东方匠心奖# #竹编光影灯太惊艳#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累计阅读量突破10亿。苏星然在社交平台发布了现场照片和短视频,配文“为非遗骄傲”,单条内容点赞量很快突破500万,进一步扩大了获奖消息的传播范围。

线上市场率先迎来爆发。直播间里,竹编光影灯和晕染云纹气垫再次售罄,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获奖的产品肯定靠谱”,还有人催促团队尽快推出更多同款系列产品。沈亦舟趁机上架了颁奖典礼同款的迷你伴手礼,短短一小时,预售量就突破了3万件。各大电商平台也主动联系团队,希望能开设非遗艺术专属旗舰店,给予流量倾斜。

线下合作更是接踵而至。国内多家连锁高端酒店,一次性订购了上千台竹编光影灯,用于客房和大堂装饰;一线城市的多家购物中心,邀请基金会开设非遗艺术快闪店,专门展示获奖产品和其他非遗新品。某知名美术馆还提出合作,计划举办“非遗跨界设计展”,将获奖产品作为核心展品,同时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工艺。

政府相关部门也对团队的成果给予了肯定。文化部门特意发来贺信,还提供了非遗创新扶持资金,鼓励他们继续探索非遗与艺术、商业的融合路径。教育部门则邀请团队走进校园,开展非遗设计讲座,培养青少年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周教授感慨道:“这个奖项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更多领域的大门。”

传承回响:激励匠人,壮大非遗队伍

获奖消息传到大凉山的传承人工坊时,更是引发了巨大的反响。阿普拿着报纸上的获奖报道,激动地给徒弟们看:“咱们的手艺也能拿这么大的奖,以后要更用心地做!”蜀绣艺人李姐则把获奖产品的照片贴在工坊的墙上,作为激励自己的目标。

更让人惊喜的是,不少年轻人看到获奖消息后,主动联系基金会,想要学习非遗技艺。有学设计的大学生,希望能参与非遗纹样的创新设计;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想跟着赵村长学习竹编工艺。赵村长特意开设了基础竹编培训班,手把手地教年轻人编织技巧,还把自己总结的编织口诀分享给大家。林砚舟则为这些年轻学员,开设了非遗纹样现代转化的小课堂,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现代设计结合。

团队还借此机会,扩大了非遗创业者联盟的规模,吸纳了更多年轻传承人和跨界设计师。陈曦说:“我们希望这个奖项能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价值,吸引更多人加入传承队伍,让传统技艺后继有人。”苏医生则在联盟中增设了健康支持板块,为传承人提供职业病预防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让大家能安心创作。

尾声:初心不改,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春末的专属空间,庭院里的竹子长势正盛。六人围坐在新摆放的竹编光影灯下,看着桌上的获奖证书和厚厚的合作意向书,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沈亦舟翻看着新的合作清单,兴奋地说:“咱们可以借着这个热度,开发非遗艺术家居系列,把漆器、竹编都融入进去!”

林砚舟点点头:“我已经开始收集传统建筑里的纹样元素,打算设计一批新的文创产品。”赵村长则笑着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打算建个更大的工坊,教更多人学竹编。”陈曦看着大家充满干劲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获奖只是一个里程碑,我们的目标是让非遗真正融入生活,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月光透过竹编光影灯,在地上投下斑驳的纹路。这场跨界成功,不仅让“曦·承非遗”收获了荣誉和合作,更让非遗技艺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与喜爱。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荣誉与责任,继续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传统工艺在与艺术、商业的不断碰撞中,绽放出更加持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