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华佗闻言眉头紧锁。
自古医道皆是以师徒之名传授,似这位吕都督这般...以学院之制授课,简直亘古未有。
“都督可有章程?”
“有!”吕嬛从文件袋中取出一页纸张,递给华佗:“请先生过目。”
抓诸葛亮她确实准备不足,但华佗才是此行的目标人物,她是做足了功课才兵出武关...
“九品医学制?”华佗握着纸张的手都在颤抖。
一个前所未闻、颠覆古今的崭新医序,竟由这轻飘飘的纸张道出!
吕嬛解释道:“先生所虑,无非是才俊之士因‘医贱’而不愿从医。而长安的未来政策,便是学医有成者,经考核而授以官身,食国家俸禄,可光宗耀祖。有了这等晋升途径,相信会吸引更多有志者加入。”
“都督此举...”华佗眸中血丝含光:“...大善也!”
他行医多年,见过太多愚昧,也遇到许多刁难,甚至曾后悔以医为业。
自张角请苍天赴死,百姓多信符水而拒药石,然而百姓不知道的是,张角那碗符水,首先是治病之药,其次才是符水。
如今巫医横行,真正的医者因为战乱而十不存一,若长安真能推行此制度,何愁医家不兴。
“先生请看!”吕嬛又递过另一张纸:“这是学院的规划,目前长安太穷,只能在太学院挤一挤,以后学生多了,我再建一所独立的医学院。”
哼哼!ppt画饼嘛,不花一分预算就把事情办了,这便是资本家精神,用来搜刮钱财和人才,最是好用...
“学科制?”华佗面露欣赏之色,显然很感兴趣。
“哦...这个呀,”吕嬛怕他误会,赶忙解释起来:“这并非割裂医学,而是以分促合,方能专精。假以时日,我院所出之医,皆为某一门庭之圣手。天下病痛,皆有专医对症而治。先生之志,不亦可速成乎?”
她随后又补了一句:“若是病情重大,或不好判断,也能联合各科医者会诊。”
华佗放下纸张,语气急切而真诚:“女郎,此法非但可行,更当广行于天下!只是...此等分科,教员何来?教材何来?又需何等巨资?”
这一连串的发问,并非质疑,而是一种已然认同、并迫不及待想要将其实现的灼热渴望。
但华佗此问,吕嬛确实答不上来,资金倒还好说,大不了出去抢一把。
可这教员与教材就难办了,总不能说...就等您老去长安裂变出来吧?
吕嬛不忍心欺骗一个老人家,只好把实情润色一番之后,和盘托出:
“关于教员...我是这样打算的,先生的学生,以后也会有学生,学生的学生...生生不息。如此师生相承,自当绵延不绝,何愁无人。”
华佗愣住了,这吕大都督还真想让他做祖师爷不成?
吕嬛接着说道:“至于教材...听说先生写了一本《青囊书》,不若精分细选一番,分门别类,每一医科理出一本教科书即可。如此,便无须发愁教材之事了。”
华佗瞪大眼睛,这都督还真不拿他当外人。
也不看看分出来多少科——内科、外科、妇婴、针灸、疫病...
就这还是没细分的科目,每科一本?怕是成书之日,老命也没了。
就在华佗还沉浸在宏大的医学规划中,感叹寿命不够用时,吕嬛突然凑近,脸上带着一种探讨学术难题的纯粹好奇,而非玩笑,轻声问道:
“先生,还有一事。你精于人体奥秘,嬛有一问...您可否绘制一幅‘五脏六腑之图’,不画皮相,只显内里,要精确到...血脉经络如何缠绕,骨骼如何支撑,每一处脏器又该如何安放?再为每一部分标注名称、功能,最好...嗯,再配上您所知的病灶常发之处与下刀深浅?”
“此图,我称之为‘教学挂图’,要足够大,足够清晰,悬挂于讲堂之上,以便所有学生一目了然。”
她顿了顿,看似思考细节,却补充了吓人的一句:
“尸体好说,我帮你收集,数量包你满意!”
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