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看过,”一名老农说道:“下乡女官挨家挨户宣读田策,但这老习惯总转变不过来。”
另一个老农好奇看着车驾里的杆子,开口问道:“不知女郎所种是何种庄稼?”
“这个呀...”吕嬛返身拿出一根甜秆,用镰刀连续咔嚓几下,给老农们一人分了一根:
“这叫甜秆高粱,亩产约五石,此外,杆子可甜了,你们可试一试,记得剥皮哦。”
“五石?”老农诧异道:“这可是高产了,我那黍米顶了天也就三石。”
“确实,”另一老农点头道:“这...高粱,可能当作主食?若真能亩产五石,怎会无人种植?”
吕嬛解释道:“这是从西域传入的新作物,自然可以果腹,但也不能长期食用,会...面有菜色。”
她本想说‘营养不良’又怕老农理解不来,只好说‘面有菜色’了。
毕竟高粱真不好吃,微带苦味,吃多了还伤胃,最主要是不顶饱,没过几个小时就又饿了,像喝粥一般。
这种古代的救命粮,在现代却也优先被淘汰了,其主要用途,也就剩下酿酒了。
吕嬛接着说了优点:“但这种庄稼不挑地,抗旱防涝,过些日子官府会有种子下发,你们可随意找块荒地种下,若是遇上了灾年,可这便是涝保收的救命粮。”
这种时代,民间纯朴,老农受了吕嬛恩惠,自然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没错,那个时代的信任就是如此简单,人心并没多复杂,毕竟都想着明天如何活命,而不是明天如何坑人...
老农看了看吕嬛身后忙碌的工兵,感激着问道:“敢问女郎可是官府中人?”
“算...是吧!”吕嬛点了点头。
她并不想公开身份,她还想种田,可不希望成了被人围观的...网红。
“我负责试种新庄稼,若有高产或易活的品种,便会通知官府推广,因此你们不必谢我,此乃我之职责也。”
话音刚落,纪灵便凑近低声说道;“都督,都收拾好了。”
吕嬛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启程吧,一会我还要去工坊一趟。”
“诺!”纪灵接令,转身而去。
吕嬛跳上马车,朝老农们挥了挥手道:“我先回去交差了,老伯们再见!”
女子的清丽声,伴随着纪灵的下令之声,搭上清风,飘向远方...
“集合!”
“列队行军!”
“向左...转!”
“跑步前进!目标长安!”
...
“这秆子真甜!”
老农眯着眼睛看着绰绰人影消失在烟尘当中,嘴里嚼嚼,含糊不清道:“来年我也要种一些,给家里的孩子解解馋。”
另一农人咧嘴笑道:“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昨夜我搂着粮食上床,睡得可香了。”
“瞧你这出息,”人群中有人笑骂道:“做梦都怕饿死是吧!”
“可不是怕饿死嘛...”那农人吐出一口甜渣,失落着说道:“我家两小子饿死在逃荒路上,要是能早点知道关中能活命就好了...”
话音一落,众人皆缓缓放下甜秆,气氛一阵黯然。
兵荒马乱的时节,兵来如梳,匪过如剃,偏偏老天不给活路,不是大旱就是大涝。
由此,拖家带口逃难乃是常有之事,谁家没丢下个把孩子?丢下老爹老娘的也大有人在。
不知谁接了一句:“俺家娃儿最可怜,还没饿死就被他爷拿去换了‘粮食’。”
这话更是撬动了这些庄稼汉的不堪回忆,四周陷入一片死寂。
“不说这些晦气话了!”那个搂着粮食睡觉的农人咧嘴笑了笑:“我要回去做饭了,家里的婆娘又怀上了...”
众人都知道他又要回去数粮袋,却没有开口调侃,而是四散开来,各回各家——他们也要回去摸一摸粮食,不然心里总有些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