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郭靖郭大侠死守襄阳,曾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如今元廷暴虐,视汉民如猪狗,天下百姓处于水火!”
“各大派可曾联手抗元?大多明哲保身,甚至与朝廷权贵暗通款曲!”
“这一点,你师父灭绝师太倒还算好些,她对鞑子确有深仇大恨,然其目光终究局限于私怨旧仇,早已偏离了郭襄女侠创立峨眉,助抗元事业的初衷!”
“反观我明教,这些年来,各地分坛前赴后继,起义不断,周子旺、徐寿辉、刘福通.......多少英豪浴血奋战,只为驱除鞑虏,光复汉家山河!”
“难道这不是大义所在?难道因朝廷和某些门派斥我等为‘魔’,我等所做之事,便成了邪魔外道?”
纪晓芙眉头紧锁,心绪翻腾,一时难以辩驳。
岳再兴最后道:“正邪之辨,本就难有定论。人人皆认为自己站在正义一方。说到底,一切无非成王败寇,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罢了,今日之言,纪姑娘可细细思量。诸位都早些休息吧。”
他说这些话并非单纯为了反驳纪晓芙,也是说给张无忌、周芷若、杨不悔与殷离四人听。
他们之中年纪最大的张无忌也不过十四岁,正是三观未定之时,这一路上赈济灾民,言传身教,就是为了让他们能脱离这个世界的门户之见,真正济世救民,不辜负自己的一身武学。
此后一路,岳再兴依旧收拢救助流民,指引他们前往袁州。
纪晓芙不再多言,反而时常默默帮忙,尽自己所能做一些事情。
就这般一路行善、一路前行,待抵达武当山脚下时,“岳再兴”与“张无忌”之名已在民间广为传颂。
张无忌更因医术高超、心地善良,得了“小医仙”的美誉。
在岳再兴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张无忌的仁名甚至比岳再兴的威名传播更广。
众人递上拜帖不久,武当七侠中的宋远桥便亲自带着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莫声谷快步迎下山来。
见到张无忌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再无昔日寒毒缠身的痛苦模样,宋远桥五人皆是惊喜交加,激动不已,连连向岳再兴躬身道谢,情真意切。
殷梨亭的目光则第一时间落在了纪晓芙身上,眼中满是惊喜与柔情,他万没想到会在此地见到朝思暮想的人。
纪晓芙见他如此,心中更是愧疚难当,她深吸一口气,对殷梨亭轻声道:“殷六侠,可否.......借一步说话?”
殷梨亭微微一怔,随即点头答应。
岳再兴见状,便对宋远桥道:“宋大侠,今日天色已晚,我等可否在武当叨扰一夜,明日清晨再行离去?想必武当不会拒客吧?”
宋远桥与俞莲舟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看出纪晓芙似有难言之隐要对六弟讲,岳再兴此举是在给双方留出时间与余地,便爽快应下:“岳坛主说哪里话,武当欢迎之至!若非岳坛主,无忌孩儿岂有今日?快请!”
宋远桥亲自引岳再兴等人上山,他记得师父张三丰从少林归来后,曾罕见地感叹岳再兴乃“天纵奇才,武功深不可测”,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听师父如此盛赞一个年轻人,心中早已不敢怠慢。
众人安顿下来后,张三丰也飘然而至。
老道士见到爱徒翠山的孩子如此健康壮实,老怀大慰,对着岳再兴便是郑重一揖,感谢他对张无忌的救命、传功之恩。
尤其得知岳再兴将全本《九阳神功》传于张无忌,更是感慨万千,提及当年与师父觉远大师在华山追寻尹克西、潇湘子,却未能找到《楞伽经》的往事。
谁能想到当初尹克西和潇湘子竟然将楞伽经塞在白猿的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