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新山村(1 / 2)

早晨,从蔺县北上,沿着6米宽的水泥大马路,直奔临县。薄雾相随,晨光熹微,刘智的脸上润又凉。

湫水河上,一座6米宽新石桥,过了石桥就是进山了,沿河北上都是水泥山道,刘智发现工程质量相当不错,护坡处理得很是到位。

路上行人很少,也算是惊喜,给一个干饼、一块腊肉,刘智和一个中年男人席地而坐。

中年男人说了,以湫水河为界,河之南是蔺县、皋狼,河之北是临县;蔺县不大,皋狼很大,临县更大,可是,人口蔺县最多,临县最少;他是翻身得解放的奴隶,被安置在前面的新山村,担任护林员,月俸60元,现在,生活过得很幸福。像他这样的护林员,这一路上共有15户45人。

让中年男人上马带路,奔向不远处的一个新山村,一个在废墟上新建的小型单层坞堡,仅住着2户,都是1个汉家儿郎配2个羌胡女子;每个卧室都有炕,中年男人的婆姨抱着孩子坐在炕上,脸上的表情很是平静。

烧火做饭、取暖,都是用的枯木和杂草,也有挖来的树桩,中年男人说了,挖个树桩不容易,一个人得挖半天。这里兼备客舍的功能,客人入住,食宿都有收费标准。

刘智告别离去,带队继续前行,沿途可见都是1人高的果树,无论远近的山坡上都是。由此可见护林员的辛苦,干燥的的季节,得浇水防止果树枯死。

太阳正当午,刘智看到湫水河上又一座新石桥,一条马路前来汇合。几个月以前,这里是带着大军骑马涉水过河的地方,刘智不禁感慨万千,岁月流年啊。

曾经路过的大寨子,早已消失不见,已成一座城堡;城内都是单层青砖大瓦房,水泥道路整洁,一切井然有序;像是枯木逢春一样的老头,说起修路的队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好家伙,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曾经穷凶极恶的羌胡畜牲们,现在都是没了胡须的太监,干活乖得很!

随军出征报仇雪恨的年轻人,打仗没机会,枪都没摸过,凑个热闹,每人领了2个羌胡女子回来了。刚来这里的羌胡女子,天天像狼一样地嗷嗷叫,于是,天天揍,天天睡,现在,生了娃,都是一脸的平静。

刘智听得笑喷,天天揍,天天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看到城堡内有客舍,食宿价格都有定价,和前一站的收费标准一个样。

22个人的午餐,二大盆腊肉笋干,5大盆小米饭,竟然不够这群“草包”干的,刘智付钱就走,依旧是肉疼不已,予以警告:“每天像是有机肥料厂,走一路,拉一路,你们跟俺出来是办事呢?还是施肥呢?给俺憋着不拉,不拉就不饿了!”

原本嘴碎的周彪,被校长勒令憋着,于是,鼓着腮帮子,咬牙切齿地憋着,屁都不敢放一个,就怕一放屁,里面的全都出来了。

刘智哈哈大笑着下令:“赶紧拉,快点的,早点到临县吃晚餐。”

一个个的跑去草丛,马上跑回来,刘智疑惑不解:“这么快就拉完了?”

“嗯,从小在山里混,必须有4快,否则,活不长!”

“跟俺说一说是哪4快!”

“睡得快,醒得快,拉得快,跑得快,否则,死得快!”

“你们曾经的山寨呢?”

“俺们没有山寨,只有几个草窝子,冬天冻得嘴皮子整天哆嗦个不停。”

“难怪你们个个嘴碎,原来都是冻出来的毛病!”